如果放在其它朝代,皇帝沉迷後宮,大臣們肯定會勸諫一番,甚至是死諫。然而,到了趙頊這裏,大臣們倒是希望趙頊消停一點。大宋政事堂製度越來越健全,皇帝的很多職責都被四大學府的議政院代替。
各個機構在權力上劃分得非常明確,選人用人機製也很健全,大宋政權的整個運行過程,皇帝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或者說,皇帝的存在,隻是代表了一個政治風向標,隻是震懾住那些有皇帝夢的人。也就是說,現在趙頊這個皇帝的存在,代表的是大宋現在政治製度的合法性,趙頊給了政事堂製度存在的神性。
“聖上,章首輔求見。”李向安拱手說道。
趙頊會意,摸著孫尚芳的手說道:“你先回後宅吧。晚上朕陪你去逛街。”
“臣妾告退。”孫尚芳規矩地說道。
孫尚芳走後,趙頊搖了搖頭,盡管他很寵孫尚芳,但是孫尚芳卻總是開心不起來。他也知道孫尚芳特別想要一個孩子,可是這樣的事情也急不來。
“聖上。教廷派了一萬名高僧過來。可以動身西進了。”章楶拱手說道。
章楶辦公的地方就在趙頊的隔壁,淩牙州衙門,州政府、軍機內閣、行宮都擠在這裏。
趙頊起身,拿了一把椅子與章楶對麵而坐,說道:“不是申請了三萬嗎?印度地區全民信教,沒有三萬人,很難讓佛教代替婆羅門教。”
“這也沒有辦法。教廷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給我們這派來的大部分都是懂梵文的高僧,各地寺廟都快抽空了。”章楶調整了一下姿勢,緩緩說道。
這點趙頊也知道,大宋的僧侶雖然多,但是懂經文的卻比較少,廢冗令一下,裁撤了很多。倒是北遼、日本、西夏,他們的僧侶大都懂經文,比大宋的僧侶要虔誠得多。
“一萬人當中,肯定是日本的僧侶最多,是不是?”趙頊猜測道。
“有四千日本僧侶。其它各國大約都在一千人左右。明年春耕結束,遼國就會西征。教廷也要組建一支僧兵,兵進吐蕃。各方麵都要大量大僧侶,教廷人手不夠。”章楶解釋道。
“嗯。”趙頊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三佛齊僧侶較多,可以再補充一些。除了佛教,道教,明教也可以抽調一些人,參與西征。除了佛教,明教在西域影響力也很大。道教雖然在西域沒有影響力,但是也不能孤立了道教。”
“聖上說的,教廷也考慮到了。教廷雖然是佛教當家,但是教皇也邀請了其它教派加入。劉奇也出任了帝國教廷的主教一職,有六萬明教徒會參與西征。道教也有近萬人參與西征。大宋境內的天方教也派出了人參與西征。”章楶回應道。
“劉奇?”趙頊想起了和劉奇第一次見麵時的情景。
黃頭回紇與青唐吐蕃順利並入大宋,他的功勞也不小。不過,自從趙頊讓明教教主劉奇回光明頂之後,劉奇就再沒有回到趙頊的身邊。沒有想到,現在劉奇投奔了教廷。這也是,劉奇是波斯後裔,最大的理想就是明教重返西域,甚至是波斯。
劉奇雖然沒有回來,但是他的幾個愛徒都在趙頊軍中任職,並沒有被他招回去。這也說明,趙頊依然被劉奇視為最大的後盾,劉奇也不算背叛了趙頊。不過,趙頊依然不放心,便讓石寶跟在了自己身邊,讓青木出任暗影衛指揮使,對暗影衛進行改組。畢竟暗影衛受明教的影響太大。
“不說劉奇了。天方教也參與西征?教廷怎麼同意讓天方教也參與西征?西域本來就是天方教的地盤,這次西征不就是為了佛化西域嗎?教廷怎麼回事?北遼、西夏兩國同意嗎?”趙頊歎了一口氣,疑問道。
“都同意了。天方教西征對於佛化西域更有利。天方教在大宋已經漢化了,教義進行了革新,比較溫和了。”章楶笑著說道。
“哦。嗬嗬嗬。”趙頊明白了章楶的意思,大笑起來。
章楶的意思,溫和派的天方教進入西域,意味這天方教內部分裂,可以打擊激進的天方教。當天方教徒放下了唯一的真神這個觀念後,改信佛教,或是道教、明教就很容易了。
“朱羅國的情況怎麼樣?西進的時機到了嗎?”趙頊回到原來的話題。
“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細蘭島便全民改信佛教,在藩地亞也是如此。先前秘密潛入細蘭島與藩地亞的僧侶傳來消息,隻要帝國大軍一到,他們便會發動起義,迎接帝國大軍。天京教廷也傳來消息,如果帝國大軍能平定印度地區,教皇會從走海路來細蘭島,然後穿過印度,前往尼婆羅國迎取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入天京。”章楶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