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三個月中,天下各處一片戰火。大宋三十萬邊防軍緊急集合,或走海路,或走水路,或走旱路,紛紛彙聚到上京城。還有五萬保甲軍的家屬,一共三十五萬多人,也要遠走他鄉。對於將士們來說,或者還可以回到大宋。而對於保甲軍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說,天子將他們派到那裏,那裏就是他們的家。
北遼耶律洪基坐著趙頊豪華的龍舟走海路直接去了遼陽府,雖然遼國的名義上的首都是在他們的上京臨潢府,但是實際上的遼國朝廷卻在遼陽府的缽體。
耶律洪基回朝後便與心腹大臣北府宰相張孝傑密謀,殺死了皇後蕭觀音,架空了太子,同時將他的孫子耶律延禧送去了大宋,改頭換麵,隱藏身份,安置在了上京司馬書城讀書。
隨後,耶律洪基又除掉了耶律乙辛。殺死皇後蕭觀音是為了打擊後族的勢力,而殺死耶律乙辛是為了打擊那些桀驁不馴的中下層官員。耶律洪基借助漢族的勢力,整合了皮室軍,成為了一個大獨裁者。他向趙頊請教治軍的法子,隨後又用到皮室軍的政治上。皮室軍整治過後,加上太子被架空,契丹宗族勢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相比趙頊來說,耶律洪基更狠,不僅對別人狠,自己更狠。曆史上為了鞏固大遼,防止女真人叛亂,耶律洪基帶病北巡,並死在途中。而這樣一個皇帝竟然被認為是昏君,後世常常把遼國的滅亡歸結到他身上。
從帶病北巡,可以看出一個倔強的皇帝。這個性格和趙頊很像。所以趙頊與耶律洪基兩人倒是臭味相投了。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必定要依靠宗族,不然就喪失了統治天下的根基。而如果宗族勢力過大,又會嚴重威脅到皇權。所以,將宗族完全控製在手中,是最好的選擇。趙頊打擊宗室後,又從國庫分出了一成的國稅送入內庫。而宗族的開支,除了宗族子弟自己自力更生外,大部分要到趙頊這裏來領救濟。耶律洪基打擊宗室,徹底將原來契丹族的傳統製度打碎了。有許多漢族人、渤海族人,敵烈人、萌古人、烏古人,都被耶律洪基賜予了契丹族的身份。整個契丹族群的擴大,徹底消除了契丹族傳統製度對耶律洪基皇權的威脅。
整合勢力過後,耶律洪基終於出征了,八十多萬頭下軍州兵,十萬皮實軍在耶律洪基的帶領下向遼東而去。耶律洪基這是為了把女真以及遼東其它各部都納入編戶齊民,與漢族人、渤海人、契丹人混居在一起,大力開發遼東地區,特別是鬆花江流域。耶律洪基聽從了趙頊的意見,準備在東北多置州縣,進行移民開發。
耶律洪基和趙頊進行著一場比拚,誰將來能一統華夏?
在趙頊把大宋幾乎所有的軍隊彙集在上京時,西夏也行動了起來,十萬大軍在前,三十萬壯丁在後,一共四十萬人的西征開始了。西夏出兵後,大宋與北遼也象征性地出兵西征,大宋派出三萬精銳火騎兵,西遼派出五萬鐵騎,一同出兵,兵壓高昌回紇。
日本三萬武士軍與大宋一萬海衛軍也從海路兩路對日本東北的平氏發動了攻擊。大理正在經曆一場段氏重新執掌大理並推行獨裁統治的大清洗,大變亂。交趾與占城兩國則在耗盡最後一點國力,勢必瓜分真臘國。
公元一零七三年,黃元三七九零年,熙寧六年,六月初八,正午。曆經三個多月的準備,三十萬邊防軍全部裝船,運往三佛齊。這是第一批出發的隊伍。三佛齊國王占卑一同隨大軍返回三佛齊,趙頊親往送行。有了這三十萬大軍,占卑總算放下心來。
三十萬大軍,一共用了兩千多艘大海船裝運,第一鎮海衛軍護航。政事堂的計劃是先將三十萬大軍運往三佛齊,先守住三佛齊。至於糧草,因為運輸量太大,能夠絕對保證糧食安全的大海船不夠用。湊集萬艘海船不是難事,難的是安全的問題。所以糧草將在兩個月後,等所有的大海船返航再運抵三佛齊。
還有近四十萬保甲軍的家屬,還要等攻占細蘭島(斯裏蘭卡)之後,再直接運到細蘭島安頓。整個南征的隊伍,將分三批前往細蘭島,並將細蘭島打造成糧食基地,打造成為征服印度次大陸的大後方。
望著遠去三十萬邊防軍,趙頊一時間竟然呆住了。這時,趙頊才發現自己真的改變了宋朝,曆史上的宋朝哪裏有這般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