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話說日本(2 / 3)

導航羅盤其實就是指南針,雖然沒有普及,沒有專門的生產工藝,但是隻要是航海者都會自己簡陋地製作一個。簡陋的羅盤,不是一種儀器,而是一種方法,一種使用磁針的方法。經過了從司南,到羅盤,再到磁針的發展過程。

後世曆史記載,指南針的確是這個時代的發明。沈括甚至算出了磁偏角,還繪製了星象圖。他繪製的星象圖,是曆史上最早的星象圖。利用北鬥星為導航的六分儀製作出來,應該也不是難事。

因為對王安石變法這段曆史比較熟悉,趙頊知道沈括是一個愛財的人,為了錢財和官位,他出賣了蘇軾,一手弄出了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現在由他做天工學府的山長,商人們又給了他那麼多分紅,作為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不弄出一些發明,還真對不起他的頭銜。

想到大宋就要開啟大航海時代,趙頊不由得心生感歎:“元朝大一統,給中華文明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僅是元朝,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如此。丟失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政事堂與日本締結貿易協定沒有?蘇軾什麼時候去日本?”趙頊平靜了下來,一時間也想去日本了,後世沒去過,那是因為有段曆史讓趙頊十分厭惡日本,現在倒是想去看一看了。

想到在基隆時,自己那般對待日本的使者,趙頊才發覺自己受後世的影響太大了。對日本的態度,與這個時代的宋朝人格格不入。

“簽訂了協議。協議規定:一,日本允許大宋商人在日本勘察礦產,建立礦場,日本國王封大宋開礦商人為大名。二,大宋與日本在銅鐵製品上,隻與日本國王進行單線貿易。其它方麵,允許自由貿易。三,日本每年派出五百名童子到大宋學習,五十名官員到四大學府深造。四,日本每年朝貢貨物為十萬貫,大宋每年賜予日本十萬貫交子歲幣。五,日本禁止使用金銀銅錢,一律使用交子貿易。”劉奇拿出一封密報朗讀起來。

“好,好,好。”趙頊高興笑道。

有了這幾項協議,從此日本就淪為了大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了。不僅如此,同化日本,估計都有可能。趙頊心情格外地好。

“政事堂在年底會遷都上京,熙寧六年春,蘇軾就會出發去日本。同去的還有上京第七鎮海衛軍指揮使薛奕,日本東北的安培、清源兩氏叛亂,政事堂派出三千精銳海衛軍給日本國王助戰。”劉奇繼續說道。

“明王,你怎麼看這項協議?”趙頊想到自己不能用後世的想法理解這個協定,隨即便問劉奇道。

“末將以為,這次日本可算賺大了。不過上億貫的禮單,對大宋來說也算公平。”劉奇毫不猶豫地說道。

“哦,怎麼說?”趙頊可是認為這個協議下,大宋賺大發了。

第一條,大宋擁有了日本采礦權,等於是逐漸控製了日本的原料市場。。第二條,等於控製了日本的軍火生產。第三條,等於是逐漸在同化日本。第四條,這條好像一場交易,沒有實質意義,等於是兩國的常來常往。第五條,等於控製了日本的貨幣。如果大宋出現什麼貨幣貶值之類的事情,日本也要跟著買單。

“這裏每一條都利於日本的開發,利於日本國王統治的加強。日本藩鎮強大,而君權衰弱。東北有安培、清源兩氏的叛亂,西南的藤原氏日益強大,中部的德川氏又擁兵自重,朝中源義氏又逐漸把持朝政。這條協議一簽訂,日本國王就有了大宋的支持。出動三千精銳助戰,就是要宣揚大宋對日本國王的支持。大宋商人做大名,隻會跟隨大宋朝廷支持日本國王。而後麵三條協議,幾乎把日本與大宋連成了一體,從此以後,日本將和大宋一般繁榮。日本千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劉奇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