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之主?蠻夷會圍攻他們的國都?有什麼難處就說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是隋朝遺民,來自中土,那也是朕的子民。朕的子民絕對不能被蠻夷欺負了!”趙頊倨傲地說道。
“小王初登王位,國都人口凋零,武力漸弱,蠻夷各司不服,相約圍攻國都。小王謝陛下解圍救命之恩。”孫尚芳說得很平靜,沒有一絲懼怕的樣子。
趙頊暗想,好一個倔強的女子,怪不得能登上王位,隨即疑問道:“人口凋零?你們國都有多少人?”
“自小王父親過世後,曾經效忠父王的大批文臣武將隨來此貿易的大宋海商離開返回中土了,幾乎帶走了八成人口,還是原本的中土後人。原本明珠城有三萬人,一萬中土後人,兩萬被教化的蠻夷。文臣武將的出走,不僅帶走了許多善戰的勇士,還帶走了大量的糧食兵器。現在明珠城的中土後人不到一千人,一萬五千被教化的蠻夷,守軍隻有五百。而各司土兵卻有三萬之眾,然而,憑借堅城,蠻夷也休想攻破。”孫尚芳一臉的倔強。
趙頊不知道的是,正是他大力鼓勵海貿才導致天孫國衰弱的。自趙頊興建上京城,廢除國家專賣,大規模開發流求後,對外海貿日益繁榮起來。到天孫國貿易的大宋海商幾乎增長了百倍不止。隋朝在天孫的遺民越來越向往中土的繁榮,在老國王去世後,相繼隨來天孫貿易的海商返回中土。
這個明珠城本身也是一個打算被遺棄的城池,隻要是稍有錢財,能夠支付給海商運輸費用的人家都走了,而一些附庸於大臣武將的百姓也走了,隻有窮困人家,隻有那些蠻夷,沒有大人物的庇護才留了下來。孫尚芳原本也要奉其父王的遺命返回中土尋根的,但是不忍遺棄城中百姓,一堅持也就留了下來,繼承了其父王的王位。
孫尚芳還是挺有才幹的,繼承王位後,鼓勵與大宋的貿易,發展以木材、海魚出口中心的產業,明珠城倒是比以前更加繁榮。然而,正是因為大力發展這兩個行業,導致了明珠城與各土司山寨矛盾越來越大。大量砍伐木材,導致土人的獵場遭到破壞。各土司山寨相約攻打明珠城。在各土司的壓力下,原本有所發展的明珠城又急劇衰退。百姓們在出口木材的行業中富饒起來後,相繼支付給大宋海商運輸費用,甚至用木材做費用離開明珠城。
“不是蠻夷休想攻破,而是朕要滅了他們,你現在給諸島蠻夷各司傳朕旨意,限三日舉族來降,不降者滅族。”趙頊威嚴地說道。
“是,陛下。”孫尚芳一臉恭敬,心中暗喜。
趙頊俯身而下,把孫尚芳抱上了戰馬,催馬進城。海衛軍很快就控製了明珠城,在城中駐紮休整。明珠城此時的人口才一萬多點,而趙頊的大軍卻有三萬,幾乎是城中人口的兩倍。城中大量人口出走,正好有房屋供大軍駐紮。而趙頊則住進了王宮,雖說是王宮,卻還不如宋朝一個小地主家的宅子。
趙頊有意在琉球群島建縣開衙,納入大宋版圖,在這裏建港築城開荒。後世這裏的轉運貿易可是很發達,是日本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中轉站。三山島明珠城,有一定的基礎,正好可以恢複隋朝的縣治。
天孫國各司蠻夷竟然達二十萬人之多,趙頊不得不考慮如何對待那些蠻夷。台州的蠻夷才不過二十萬,琉球群島的麵積比起台州來說要小得多,卻有相當的人口規模。要徹底地把天孫王國納入大宋版圖,光建縣開衙是不夠的。隋朝也建縣開衙了,結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