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學府,文明學府與濟世學府是士大夫的大本營,而衛國學府與天工學府卻是商人的大本營。因為根據趙頊的詔令,吸收了很多有特長的工匠,衛國學府與天工學府在各種工藝技術上有大量的改進和發明,出售給商人後,取得了大量的分紅。所以這兩大學府心裏向著的是商人。
茶為第二大宗,茶的好處不用說,對出身在外的人來說,常常飲茶可以防止水土不服。開發流求便購買了很多茶葉,以備遷徙道流求的百姓使用。湖廣開發,西南主要的便是開發種茶樹,開發了很多茶田。西南夷見茶利豐厚,而開發商又不給當地蠻夷半點好處,開發的結果反而大量霸占了他們的土地山林用於種茶,靠狩獵為生的西南夷不得不憤怒了,因此引發了大規模的叛亂。
銅錢是第三大宗,因為廢錢令,所以在大宋不能再使用銅錢,而日本對大宋銅錢需求量很高。大宋的銅錢鑄造得非常精美,日本百姓多願意接受宋錢,由而,海商們便大量購買銅錢出售到日本,換來大量的金銀銅礦石。金銀是國家專賣,海商們便把金銀與官府交易回收後準備銷毀的銅錢,繼續向日本出售。
武器與書籍的好處更不用說了,開了武禁和書禁後,不論是大宋本國,還是其它各國需求量都非常高。書禁本來是大宋對付西夏北遼的,防止他們學到大宋先進的文化,文明起來,對大宋構成威脅。趙頊想到後世的歐美的文化推銷,便下令:除了需要保密的各類技術類書籍外,趙頊允許所有的書籍對外開放。除了軍用武器和規定的一些民用器械外,其它的都可以對外出售。
日本的問題就出在武器和書籍上。大宋海商達到日本下關後,所有的武器、書籍、農具、帳篷等都被西海道的藩主藤原家族大包大攬地買了下來。趙頊開發湖廣和流求,對農具的需求量十分的大。整編軍隊,對武器的需求也非常的大。開放武禁,民間百姓對武器的需求也非常大。三個大起來,導致大量的生產作坊出現,甚至出現了生產過剩。對付生產過剩的辦法便是加大對外出口。
加上,大宋工藝技術先進,貨物比起各國本土的不僅要好,也要便宜許多,大宋的各類貨物非常暢銷。
得到了大宋這些貨物的藤原家族,開始強大起來,對日本國王構成了威脅。日本國王不得不派出使者,要單獨與大宋建立貿易。至少在武器出售上,大宋能夠單獨與他貿易。
想到日本的均勢被貿易打斷,日本很可能出現內亂,越是大亂,對大宋各種貨物的依賴就越大,於是,趙頊板著臉說道:“商貿應該自由的,你們的國王不應該多加幹涉才對。朕不希望看到出現貿易上的壟斷,如果你們的國王妄加幹涉,朕不介意帶上大宋十萬海衛軍去你們日本走一趟。”
“可是,東皇帝陛下。”日本商人還想解釋。不料被趙頊打斷,趙頊把國書扔在地上接著說道:“不要說了,你們去汴京吧!朕很忙,這樣的小事,你們去汴京找朕的宰相去說吧!或許政事堂願意聽你們的解釋。”
說完,趙頊也沒有了繼續視察的心情,想到後世美國利用日本組成了一條封鎖中國的島鏈,趙頊便想著要吞並天孫國才是。
離開了何家船坊,趙頊緊急召見了第八鎮海衛軍水師指揮使白波浪,商討征戰天孫王國。
白波浪聽說又有仗打,還是那種滅國之戰,立馬興奮起來。白波浪雷厲風行,才一天時間就做好了出征準備。趙頊也不猶豫,第二天晚上,也上了龍舟,和三萬海衛軍一同出征。
後世常稱富宋,說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當時世界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經濟實力沒有轉化為軍事實力,曆史上的大宋除了被動防守以外,還沒有過滅國的記錄。不像漢朝、唐朝、元朝,動不動就滅國。不要說滅國,宋朝和異族打了三百年,最後還是被滅掉了。實在是一種悲哀!
趙頊站在船頭,望著一望無垠的大海,心情十分愉快,心裏暗道:“大宋的滅國記錄,就從天孫國開始!以後大宋要把所有的經濟實力轉變為軍事力量,強兵滅國!”
“為什麼肖一遠沒有滅掉那個天孫國?天孫國國力弱小,又毗鄰流求,按理肖一遠不會允許他的存在才是呀?”趙頊想起了肖一遠的流求國地域那麼廣,為什麼還允許天孫國臥在版圖之中,不由得心生疑惑,轉身問道。
“天孫國,有人口二十萬的樣子,當時,肖弟的流求國並不比天孫國強多少。加上,各寨隻是臣服於流求國,戰力聚不到一起。而天孫國沒有水師,對流求又構不成威脅,所以肖弟一直沒有動他。”白波浪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