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趙頊沒有去軍營,而是在瓊州衙門召開朝會,瓊州大小官員、遠征軍諸將、商人代表、第六鎮水師諸將全部到齊。
“相必新帝即位的邸報也傳到了瓊州,你們也肯定都知道了。朕自登基以來,自問沒有做過什麼有失君德之事,即便是推行新法,也是取得絕大多數人同意的。朕就不明白了,為什麼當初擁護朕的人現在都背叛了朕?”趙頊開口說道。
“臣等擁護聖上,願效死命。”衙門大堂跪了一地。
“你們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不然朕此時此刻已無容身之處。都起來吧!朕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朕遭到了他們的背棄?”趙頊揚手說道。
“聖上,不過一些亂臣賊子篡國亂政而已。大宋大部分官民都是擁護聖上的,隻要聖上還朝,亂臣賊子必然不戰自敗。”萬兵作為知州,是這個小朝堂職位最高的文官了,急忙上前表態。
“聖上,末將有本要奏。”排到衙門口外的火騎兵隊正狄詠,見小朝堂一時沉默了下來,疾步上前說道。
“聖上,末將認為,大宋至少有三種人是絕不會背叛聖上的。首先是百姓,聖上廢差役,移民開發,百姓皆得其利。其次是商盟,商盟子侄皆在火騎兵為聖上效命,即便是為了子侄的性命,商盟也絕不會背叛聖上。最後是士子,聖上廣建學校,推行教化,選賢任能,絕大多數士子有了一展抱負的機遇,所以他們也絕不會背叛聖上。有此三者,聖上無憂。”狄詠陳述道。
狄詠的分析,讓趙頊一下子明白了很多。民心士心俱在,而商盟的那些大商人的子侄有五千多人在火騎兵當兵,一定程度上是做了趙頊的人質,他們不敢背叛。
“可是朝中掌權的士大夫,還有其它各軍將士都不再效忠朕了。如果朕返回汴京,那必然燃起戰火。第六鎮將士的死傷已經讓朕非常心痛了,朕不願再看到大宋將士再流血了!”趙頊痛心地說道。
“聖上,恕末將直言。大宋養士百餘年,士大夫奢侈腐化墮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大宋百年來,百姓叛亂不斷,漢唐故土未曾收回方寸。士大夫何曾有功於國?除了大宋火騎兵和變法後從漁民中征兵組建的各鎮水師,大宋禁軍和湘軍不過是士大夫養的一群土匪奴仆而已,算不上是大宋的武人。”狄詠越說越激憤。
百年來,大宋武將的憤怒似乎全部被狄詠說了出來。
“狄卿家,此言是否太過?”趙頊被狄詠全盤否定式的說辭嚇了一跳。
難道宋朝就這麼不堪?後世的趙頊對富裕的宋朝還是很喜歡的,隻是常常感歎大宋武功不彰而已。
“聖上,微臣同意狄將軍之言。大宋病入膏肓,正需要聖上變法,勵精圖治,才能一掃百年陰霾。聖上萬不可有婦人之仁,對亂臣賊子姑息。若聖上起兵北伐亂臣賊子,瓊州二十萬百姓必定誓死相隨。”瓊州知州萬兵站了出來,大聲說道。
狄詠的話,從一定程度上是詆毀了大宋曆代先皇。全盤否定大宋的文臣武將,等於全盤否定了大宋曆代皇帝的功績。見趙頊並沒有因為狄詠的話發怒,萬兵索性也站了出來,一吐多年來被貶瓊州的惱恨。
“北伐?”趙頊又是嚇了一跳。這個時候,大宋絕對不能有內戰,不然北方疆域恐怕要落入西夏北遼之手。政事堂擔心這個,趙頊同樣擔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