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誓師南征(2 / 3)

熙寧四年(1071)三月初十,曆史上大宋與交趾李朝的戰爭提前了四年開打。穿越來的趙頊已經等不到變法充實國庫後再教訓交趾了。

這場戰爭與曆史上的宋越戰爭完全不同。首先,這次是由宋朝率先出兵,集結五路人馬攻打交趾。曆史上宋越戰爭完全是宋朝的自衛反擊戰,這次則是大宋為了報五百商人被殺之仇,起兵向交趾複仇了。

其次,這次戰爭,占城、真臘、大理、北遼、西夏都派兵參戰了。占城、大理不用說,原因前麵都提到了。而真臘卻是要準備奪取交趾的安州(老撾的南部地區),安州有一個獨立的部落,被稱為牛吼蠻,也稱哀牢,即是後世的泰族人。這個部落原本隸屬於真臘。交趾擊敗大理後,也乘機占領了那裏。真臘吳哥王朝多次出兵攻打交趾,均被交趾擊敗。這次,聽聞大宋要對交趾用兵,真臘也想分一杯羹了。

北遼為了全兄弟之國的情義,西夏為了維持與大宋的邊貿,都各派了一千精銳騎兵助戰。早在熙寧三年冬,在汴京政事堂的主持下,大宋分別與西夏、北遼簽訂了新的貿易歲幣協定。大宋給予兩國的歲幣增加一成,而兩國則接受大宋用交子代替茶葉、金銀和絲絹輸歲幣。大宋全麵開通邊貿,不再禁止銅鐵鹽茶對兩國的貿易限製,而兩國則接受大宋交子在兩國的流通。除了西夏、北遼外,與大理也簽訂了這樣的協定,大宋每年賜予大理十萬貫歲幣交子,大理全麵與大宋開通邊貿,不再征收兩國貿易邊稅,允許所有貨物自由貿易。

大宋每年給北遼的歲幣是五十萬貫,給西夏的歲幣是二十七萬五千貫,給大理的歲幣是十萬貫,歲幣總和約九十萬貫。用交子輸歲幣,這點錢算來就是一場經濟援助,趙頊並不在意。而自由貿易的協定,則有助於拉動大宋手工業的發展。

西夏、北遼兩國本來對大宋的變法強軍非常緊張,因為他們國內也不寧靜,怕與大宋發生戰事。得知大宋增加歲幣,開放邊貿限製,還對南邊的交趾用兵,兩國對大宋總算是放心了下來。邊境的安寧和貿易的日益繁榮,西夏北遼兩國都取得了大量的商稅。在大宋工商業興起的同時,兩國也搭上了大宋經濟發展的快車。

這樣的協定下,西夏、大宋、北遼長期以來的軍事對峙局麵宣告結束,取而代之是繁榮的邊境貿易。加上大理,四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經濟共同體。西夏也著手打通陸上絲綢之路,讓西夏借助陸上絲綢之路,繁榮起來。可是說,這樣的一個協定下,在經濟上,華夏已經統一。

三月初十,是個晴朗無雲的黃道吉日,趙頊帶著此次出征的士兵集中在了上京黃埔港口,黑壓壓的近兩萬人雲集於此,整個黃埔港口站得水泄不通。外圍還有從上京跑來給遠征軍送行的百姓,遠遠的望著這支雄壯的軍隊。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大宋竟然有如此精銳的軍隊,由此對開發流求、出征交趾都充滿了信心。

當所有人馬聚齊後,趙頊第一次主持了出征的祭旗儀式。宰殺牲畜以及斬殺交趾使者祭旗後,趙頊端著一個酒碗,對著祭台下麵雲集的將士們大聲喊道:“諸位遠征軍將士們!今天朕將帶著你們南下交趾,以報五百商人被殺之仇!交趾不守臣道,索取我朝州縣,攻打我朝藩屬,搶掠我朝財貨邊民,殺害我朝商人。朕要問問你們,你們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