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

精品閱讀軒

【名家簡介】

孫犁,原名孫樹勳,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於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茅盾曾評價他說:“孫犁有他自己一貫的風格。《風雲初記》等作品,顯示了他的發展的痕跡。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繪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孫犁以其眾多經典性的作品,描繪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一幅幅壯麗、清新的文學畫圖。在改革開放後,孫犁更是“衰年變法”,文學創作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體的創新、藝術風格的鮮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孫犁的小說不以情節取勝,作品中情節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連串的生活畫麵,或用一種思想,一組細節串聯起來。孫犁的小說的傳統性和民間性比較內在,表現出一種中和之美的原則。

鎖 門

□孫 犁

過去,我幾乎沒有鎖門的習慣。年幼時在家裏,總是母親鎖門,放學回來,見門鎖著進不去,在門外多玩一會兒就是了,也不會著急。以後在外求學,用不著鎖門;住公寓,自有人代鎖。再後,遊擊山水之間,行蹤無定,抬屁股一走了事,從來也沒有想過哪裏是自己的家門,當然更不會想到上鎖。

進城以後,我也很少鎖門,頂多在晚上把門插上就是了。去年搬入單元房,鎖門成了熱話題。朋友們都說:“千萬不能大意呀,要買保險鎖,進出都要碰上呀!”

勸告不能不聽,但習慣一下改不掉。有一次,送客人,把門碰上了,鑰匙卻忘在屋裏。這還不要緊,廚房裏正在蒸著米飯,已有20分鍾之久,再過20分鍾就有飯糊、鍋漏,並引起火災的危險,但無孔可入。門外彷徨,束手無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後來,一下想起兒子那裏還有一副鑰匙,求人騎車去要了來。萬幸,兒子沒有外出,不然,必會有一場大難。

“把鑰匙裝在口袋裏!”朋友們又告誡說。

好,裝在褲子口袋裏!有一天起床,鑰匙滑出來,落在床上,沒有看見,就碰上門出去了。回來一摸口袋,才又傻了眼。好在這回,屋裏沒有點著火,不像上次那麼著急,再求人去找找兒子就是了。

“用繩子把鑰匙係在腰帶上!”朋友們又說。

從此,我的腰帶上,就係上了一串鑰匙,像傳說中的齊白石一樣。

每一看到我腰裏拖下來的這條繩子,我就哭笑不得。我為此著了兩次大急,現在弄成這般狀態,究竟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我有了一所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門。我的家裏,到底有什麼寶貴的東西,值得如此戒備森嚴呢?不就是那些破舊衣服、破舊家具、破舊書畫嗎?這些東西,也不是新近置買,不是多年前就有了嗎?“環境不同了,時代不同了。”朋友們說。我覺得是自己和過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變化了。

我已經停止了雲遊的生活,我已經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經返回人間世俗。總之,一把鎖把我的心緊緊鎖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斷絕了關係。

我曾經打斷身上的桎梏,現在又給自己係上了繩索。

我曾經從這裏出走,現在又回到這裏來了。

(選自《如雲集》)

本文取材於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的卻是一個有關社會人生的普遍性問題,辭微旨遠,發人深思。文章開頭說“我幾乎沒有鎖門的習慣”,這為下文寫“我”幾次鎖門的經曆作了鋪墊。“鎖門成了熱門話題”,既為“我”的改變提供了依據,又暗示“我”鎖門的經曆不是個別的。

1.對於為什麼要“鎖門”,“朋友們”與“我”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2.文中四次寫“朋友們說”,這樣反複寫有何作用?

3.作者說“一把鎖把我的心緊緊鎖起”,這裏的“鎖”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