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北京挺忙(3 / 3)

其實這道上諭對八臣的處置,很有些門道,最倒黴的莫過於載垣、端華二人,他們本可以不死。因為這兩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大清開國至今,還沒有殺鐵帽子王的先例,為“國體起見”,也應該赦其死罪。而且端華直到被捕前都還兼著鑲藍旗的旗主,處置稍有紕漏,清朝統治的根基——滿洲八旗都可能會有分裂之虞。但慈禧太後與恭親王既執意要置肅順於死地,就不能不殺載垣、端華二人,因為在顧命八臣中,他們的排名在肅順之前,如果免了他二人的殺身之禍,肅順也就斷無死理,所以載垣、端華二人實在是受了肅順的拖累。

還有一個既倒黴又幸運的人物,就是景壽。說他倒黴,是因為他是個老實人,自己本沒有什麼主見,這個顧命大臣的職位,純粹是被肅順拉來湊數的,簡直就是個“冤大頭”。拉他湊數的目的,既是為了平衡近支宗室不在顧命之列的缺陷,又是為了掩蓋肅順獨攬大權的事實,因為他是恭親王同母的嫡親妹夫。可以說當初他是糊裏糊塗的當上顧命大臣,現在又糊裏糊塗的跟著受了處罰。但也正因為他是恭王妹夫的身份,所以相對來講他也很幸運,因為慈禧太後與恭親王自然會對他網開一麵,因此在八臣中他所受的處罰最輕。

還有一個倒黴的,就是位列軍機大臣之首的兵部尚書穆蔭了。此人為官頗為謹慎懦弱,但惟其謹慎懦弱,才以軍機大臣領班的身份,被肅順一路挾持。雖然上諭中也承認他是受到肅順等人的“鉗製”,因而“有難於爭衡之勢”,認為“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但因他是軍機大臣之首的身份,對肅順的所作所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被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顧命八大臣中最幸運的一個,當數杜翰了。杜翰的才具並不在肅順之下,在八大臣中的實際地位也僅次於肅順,肅順的很多主張其實都出自他的謀劃。按理他也應該是個“斬監候”的罪名,至少也應該是個充軍的處分。但他的父親是鹹豐皇帝的師傅杜受田,所以在皇太後無論如何,都不能重懲於他。鹹豐皇帝當年之所以能戰勝六弟恭親王登上皇位,杜受田厥功至偉,所以鹹豐皇帝待“杜師傅”極厚。如今在兩宮太後、尤其是性格忠厚的慈安皇太後,念及“杜師傅”對大行皇帝的恩德,推恩及子,自然不忍治杜翰以重罪。而在恭親王,為了避免給人以“打擊其子以報複其父”的印象,自然也不敢重懲杜翰。所以杜受田澤及子孫,杜翰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其實還有兩個隱藏的幸運兒,就是匡源和焦佑瀛。兩人之所以獲罪不重,僅隻革職,並不是慈禧太後與恭親王仁慈,而是多少沾了景壽、杜翰兩人的光。因為如果要重治他們,則景壽與杜翰就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上諭明發,公告天下,已經在押的七人立即執行,潛逃的肅順則在捕獲後再行正法。與八大臣的懲處一起發布的,還有對果興阿的處置,果興阿成了叛逆,固安軍成了叛軍。而且果興阿的罪過比八大臣還大,直接被定性成了造反。上諭中沒有一句要果興阿迷途知返的話,反而要求各地兵馬,立即剿滅固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