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八旗製度的凝聚力(2 / 2)

南漢的突然雄起,應該感謝給他們設計華籍製度的袁世凱,或者是去感謝挨了袁崇煥一炮還能蹦躂七個多月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設計的八旗製度,實際是對兵民合一的猛安謀克製度的發展,其中最大的特點是八旗的凝聚力。努爾哈赤時代的女真各部,分裂成了若幹個小部落,非常的零散,又有大明在一旁施加影響力,所以努爾哈赤雖然以武力征服了他們,但想把他們凝聚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後續到了皇太極時期,又要凝聚新加入的蒙古人和漢人,任務就變得更加艱巨了。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想到的解決辦法,便是不斷發展進化出來的八旗製度。

八旗製度在不傷害個小群體原有結構的前提下,把大夥兒都給拉到了一個全新的群體裏,然後建立起了新的組織從屬關係。各個小群體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障,小群體間原有的矛盾,可以在原有的體製內繼續鬥爭,也可以在新的大群體裏內部消化,而大群體的利益和目標卻是一致的。人人都變成了這個群體的成員,必須抱團取暖,然後一致對外。華籍製度便是八旗製度的變種,雖然沒有分出各旗來,但是新的從屬關係卻已經確立,而且地盤也有了明確的劃分。

確定了從屬關係以後,便等於對各勢力和其周邊的小勢力做了編組,小勢力自然向大勢力靠攏尋求庇護,大勢力也與小勢力接洽壯大自身,這便將之前隱隱有分裂傾向的華人勢力給再次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說萬隆地區,雷剛的老大陳子成是萬隆最大的勢力,但實際他的控製範圍也僅僅是萬隆而已。有了新的從屬關係之後,如雙丹木的戴子桑等等勢力全都向他靠攏,他這個萬隆將軍自然是實力大增。而且華籍製度規定了勢力範圍,陳子成可以指揮戴子桑,但卻無法吞並戴子桑,不然就是反叛,會成為南漢公敵。這個各勢力便都有了保障,不用擔心會被自己人給滅了。

劃分地盤則相當於一次包產到戶,南漢朝廷劃給你的地盤,便是你們勢力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給自己幹活,沒有人是不積極的。雙丹木的戴子桑、陳阿三等人,不過才一百人左右的小勢力,也會積極出戰掃蕩周邊的鄉村,畢竟雙丹木以後就是他們的了。而且即便他們戰力不足,陳子成也會召集萬隆地麵上的大夥兒一起幫忙互助,因為雙丹木他陳子成也有股份,大夥兒則都得仰仗陳子成的領導。

大清的八旗還是一個民族成分非常複雜的混合體,裏麵有漢人、滿人、蒙古人、朝鮮人、俄羅斯人等等,甚至其中還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擁有日本血統,所以必須分出一個八旗滿洲、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來,也還有上三旗下五旗的說法。而南漢的兄弟們則沒這麼多說法,他們民族成分單一,在新政權中的親疏遠近也都差不多,大夥兒都是一樣的人,所以除了一個華籍之外,沒有任何的說法。八旗製度的魔力可是非常大的,大清的旗人祖祖輩輩都得被禁錮在其中無法脫身,南漢華籍製度會有什麼結果也是可想而知。這個臨時凝聚大家的辦法,必然會在一代人之後,把大夥兒牢牢的結成一個整體。

南漢的第二次開局打的不錯,不過榮祿該動還是得動,畢竟還有一些遊離在外的小刺頭,土人的勢力也有很大的殘餘,榮祿必須得去消滅他們。榮祿的新軍戰鬥力,大概相當於二戰時期日軍的一個乙種師團。而土人的實力往死了算也就相當於李自成的流寇,看著人不少,實際戰鬥力很一般。榮祿一出手,這幫人自然是土崩瓦解,隻能乖乖的當起了二等公民。遊離勢力的戰鬥力到是好一點,可是他們人數太少,榮祿一嚇唬,他們便乖乖的加入了華籍。

南漢大局已定,榮祿還得去參加李枝組織的越南會戰,便留了一千六百人給袁世凱,任命袁世凱為南漢總督,讓他在這裏當太上皇,自己急匆匆的走了。袁世凱在南漢混的是如魚得水,被尊稱為袁司馬,大夥兒全都圍著他轉,幾乎事事都由他來定。可是在對土人的政策上,袁世凱卻和南漢君臣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袁世凱覺得土人畢竟人多,南漢兩千三百萬人口,土人就占了兩千一百萬,而且已經臣服,必須對他們采取懷柔政策,不說給點照顧,也不能特別苛待他們。但是南漢的全體華人都不這麼想,他們恨不得殺光了土人,即便一時殺不完,也決不能讓土人有好日子過。所以華人們製定了非常苛刻的政策,土人除了還能活著,連在大街上正常走路的權利都沒有。

南漢君臣全民一再要求下,袁世凱不得不同意了他們的要求。虐待一下土人,袁世凱其實也覺得無所謂,完全沒必要得罪剛剛歸心的南漢君臣。可是袁世凱卻不知道,正是他今日的一時退讓,為大清十餘年後的塌天大禍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