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六章 (1)
征服摩洛哥已經兩個月了。遠征軍攻下了丹吉爾,控製了從地中海一直到地黎波裏的整個非洲海岸“還償還了被它吞並的這個新國家的國債。
人們都說兩位部長一舉賺了兩千多萬法郎,還公開的提到了外交部長拉羅舍?馬蒂厄的名字。
至於瓦爾特,巴黎人都知道他一箭雙雕,在國債上賺了三四千萬,在銅礦、鐵礦以及房地產交易中賺了八百萬。在法國征服摩洛哥前,他幾乎分文未花的買進了大片土地,摩洛哥被占領的第二天,他就將這些土地高價賣給殖民公司。
短短幾天內,他似乎成為世界的主宰,神通廣大的金融大亨之一,比國王還威風,誰在他麵前都要低頭哈腰,小心翼翼的說話。從他周圍可聽到發自人類心底裏的一切庸俗、卑鄙、妒忌和羨慕的聲音。
人們不再將他視作那個可疑的銀行老板,經營政治的報館經理,被人懷疑舞弊的眾議員了。他,瓦爾特,已經成為富翁瓦爾特先生。
他也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威風。
他知道卡爾斯堡親王現在手頭正拮據。於是他向親王提出的買他的房產和全套家具設備,二十四小時內成交,室內一切均按原樣擺設,連扶手椅的位子也不挪動。親王的府邸位於福布爾?聖奧諾雷大街,是那條街上最漂亮的宅第之一,住宅的花園通向雷布麗舍大街。他出價三百萬法郎,親王見到這個數目便答應了。
第二天,瓦爾特便搬進了這個新居。
他隨即野心膨脹,產生了另一個念頭,一個拿破侖似的念頭,他要征服整個巴黎。
那個時候,全城的市民都爭先恐後的去油畫收藏家雅克?勒諾布的陳列室裏,欣賞一副巨型油畫《基督淩波圖》是匈牙利油畫家卡爾?馬科維奇的作品。
藝術批評家們對這幅畫讚歎不已,視之為本世紀的巔峰作品。
瓦爾特用五十萬法郎把這幅畫買斷了,好奇的觀眾大為失望。全巴黎的人都沸沸揚揚的議論他,有的人羨慕他,有的人指責他,有的人則讚同他的做法。
然後,他又在各大報紙上刊登一條啟示,邀請巴黎各界名流在某個晚上到他家裏去欣賞本世紀最優秀的傑作,以免別人說他把這幅藝術精品給獨吞了。
他大開中門,來者不拒,隻要在進門的時候出示請帖就通行無阻。
請貼是這樣寫的:“瓦爾特先生攜夫人恭請台駕於十二月三十日夜九時至十二時光臨參觀卡爾?馬科維奇之名畫——《基督淩波圖》,有電炬照明。”
請貼後麵還附有一行小字:“午夜二點後將舉行舞會。”
按瓦爾特夫婦的想法,願意留下的人就會留下來,還可以在這些人中間物色未來的心腹。
至於其他人,他們會懷著好奇的心情,欣賞名畫、廳堂和府邸的主人,他們的態度可能是落落大方,也可能是傲慢不遜或者是無所謂。這些人來去自由,也沒有誰招呼他們。瓦爾特老頭知道,過一陣子,他們還會來,就像以前他們登門拜訪他那些發了財的以色列兄弟。
首先要使那些經常在報紙上被提到的沒落貴族走進他的宅第。他們一定會來看看瓦爾特老頭,這個富翁長什麼模樣,居然在一星期內賺了五千萬法郎,來觀摩一下造訪的都是些什麼人,有多少人。他們一定會來,因為瓦爾特本人雖然是以色列的子孫,但格調高雅、腦子靈活,竟然想到請他們來欣賞這幅表現基督的油畫。
瓦爾特似乎想借機告訴天下人:“瞧,我花了五十萬法郎買下了馬科維奇這幅宗教題材的傑作:《基督淩波圖》,今後這幅好看的作品就永遠是我的了,留在我眼睛底下,永遠留在了猶太人瓦爾特的府上了。”
社交界的那些公爵夫人和風流貴族們顯然對這次邀請議論紛紛,但是這次邀請並沒有附帶任何義務,到那兒去就像到珀蒂先生家看小彩畫一樣。瓦爾特家藏珍品,而且選了一個晚上,敞開大門歡迎各界名流,使所有人都能有幸目睹這件傑作,簡直是太好了,
連續兩個星期,《法蘭西生活報》每天早上都刊登載有十二月三十日晚上聚會的消息,竭力營造一種氣氛,激起公眾的好奇心理。
老板的囂張使杜洛華十分惱火。
他雖然剛從妻子那裏敲詐了五十萬法郎,曾經一度以為自己成了富翁。可現在他覺得自己太窮了。窮極了。因為拿自己的那筆財產和瓦爾特老頭的數千萬法郎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老頭瓦爾特的財產來得太容易了,就像天下落下金幣雨,自己卻沒想到去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