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繫中華 愛在僑友(1 / 2)

情繫中華 愛在僑友

領袖風采

作者:廖冬梅 陳思琦

彭永開先生是一位謙遜開朗、以會為家的華僑,他倡議發起並創辦了印尼廖內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他對於僑友會寄託了滿滿的愛和希望。他愛國、愛港、愛僑,他笑稱自己是平民會長,因為在這個社團裏,可以有讚同,可以有爭論,彼此間平等共處、和諧而笑聲不斷,而這恰是他最喜聞樂見的事情。

絲絲縷縷僑友情

2011年11月27日,彭永開先生和一批誌同道合的印尼華僑創辦了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一個非牟利的華僑團體。他們的心中懷揣著聯合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加強與海內外僑界組織的聯繫、團結僑親、促進僑界的友誼與合作的美好願望。這一社團得到了陳有慶、餘國春、林廣兆、王欽賢、李碧蔥、陳雲康等僑界領袖的關心和支持。社團中也不乏已經退休的華僑,正所謂:“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滿天。”他們的情懷,讓人感動。

一說起華僑,總讓人肅然起敬,敬佩於他們異國他鄉打拚時的堅持不懈。遠離祖國的感覺就如同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一般,孤獨無依。彭永開先生無限感慨地說:“華僑的人生很坎坷。”隻一個坎坷已經足以說明他們的不易。然,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容不得他們久久地緬懷,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雙手還有智慧,讓生活好起來,走過坎坷。他們的努力、堅強和所取得的不俗成績,是他們的驕傲,也是華人的驕傲。

敬佩於他們內心深處濃烈的愛國情,也許是因為生活在異國他鄉的緣故,華僑們對祖國的依戀總是格外濃烈,“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一首《中國心》唱出了多少海外遊子的心聲。海外遊子,他們的根植著中華文化的沃土,他們的身體裏流淌著中華兒女的熱血,僑居海外的遊子,無論多少年,那份愛國愛鄉的情懷,絲毫未曾消減。彭永開先生和他的華僑友人正是如此。

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會徽由紅色半圓、三隻展翅飛翔的海燕和綠色的“S”組成,紅色半圓包含了“CHK”三個字母,代表著中國和香港,展翅的海燕是蘇中省三大板塊的僑友,綠色的“S”含有蘇門答臘島、大聯合、團結之意。這個會徽涵蓋了蘇中僑友許許多多北歸求學工作的故事,故事內容雖不盡相同,然,卻有著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愛國。

遠方的華僑們,在別人的土地上,走著自己的路,總會不時地想起故鄉的雲,故鄉的人,那感情,絲絲縷縷,總也剪不斷。一些年後,他們或者懷著建設祖國的宏願,或者懷著對祖國無比的想念,或者為了記憶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故鄉的樣貌,他們陸陸續續回到了祖國。香港,成為諸多華僑的棲息地。在香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心中對祖國的深情,創辦華僑社團,凝聚僑心,奉獻祖國正是他們的方式之一。因此,有了諸多的華僑社團,如香港中山僑商會,香港僑界社團聯會,老撾華僑華人香港聯誼會、香港僑友社、香港新馬泰歸僑華人聯合會、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等。絲絲縷縷的僑友情在各個社團裏凝聚,他們因為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經曆,而更能讓心在一起。

點點滴滴暖人心

彭永開先生是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這個未滿周年的華僑團體的會長。在清潔行業打拚三十多年的彭永開先生如今逐漸將重心轉移到了華僑社團的服務中,仍在經營的清潔公司為他的服務提供了一些經濟支持,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香港友誼之聲樂團等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他謙虛地說:“盡點綿力。”成立不到一年的印尼蘇中地區旅港僑友會寄存了所有人滿滿的愛和希望。“而他的成長需要依靠大家的智慧,大家的力量。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彭永開先生說。他深知團結的力量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