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訪吸血鬼》中路易的精神分析解讀(3 / 3)

《夜訪吸血鬼》這部作品中通過路易的回憶,采用倒敘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描述整篇故事。雖然從小說開始路易便早早地被萊斯特轉化為吸血鬼,但他始終被自己的良心約束,被人類的道德所左右,他對吸食人血的吸血鬼本性有著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在他的人格中,超我的心理始終在他的個人理想中占據著最為主要的位置,並且起著牢不可破的作用。賴斯塑造的吸血鬼路易有著從未泯滅的人性,有著理性的自我。在沒變成吸血鬼之前他看完了人生最後一個日出,但是之後他便永生的和陽光分別,成為一個隻能生活在黑夜裏的吸血鬼。看著作品的我們也深深地感受到路易的痛苦,感受到他對作為一個人的深深懷念。我們能從路易身上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輝,能從他身上看到理性的自我。超我在路易身上起著主要的作用,我們能在路易身上看見超我符號的象征。作品中,萊特斯的話語一語道破路易一直痛苦地和本性作鬥爭的主要原因,路易再也不是一個能夠回到過去的真正的人,他已經成為吸血鬼。但路易認為自己在成為吸血鬼的一分子之後更加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更加敬畏生命,吸血鬼不應該剝奪其他人的生命。

(二)超我對路易的影響

在弗洛伊德大師的學說中,超我代表著人的理想,是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中的道德約束部分,超我以許多形式存在於我們自己的行為準則中: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的罪惡感,一個人的潛意識。超我對人的品行有著監督的作用。當我們的行為違背自己的良心的時候,我們會潛意識中在內心有著深深的罪惡感。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逃避自己的良心,一個人的品德是他內心的基本構造。在《夜訪吸血鬼》這部作品中,雖然已經是吸血鬼,但路易一直用人類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一舉一動,來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對於一個吸血鬼而言,吸血便如人類的很多本能一般,是生理的需求之一,但因為受製於人類社會中存在的種種道德觀點,每一次吸血行為過後,善良的路易都會進行一場內心的激烈戰鬥,每一次殺人之後所產生的良心自我譴責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所以他一直堅持做著吸血鬼界的素食者,隻是靠吸食動物血來維持生命,雖然性格中的人性和吸血鬼的本能之間的激烈碰撞使得他處於人格分裂的邊緣,但是一個人的善良是一種一旦具有就不會隨著身份的變化而變化的本能,路易雖然已經是吸血鬼,但是他的良心仍未泯滅,他依然擁有著這種高尚的品德。在作品的最後,路易能夠用本我來控製自我發泄本能的衝動,並用超我來控製他自己接受社會中的種種道德準則,這說明路易已經能夠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獲得完整的人格。

五、結 語

作品《夜訪吸血鬼》體現了作者安妮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生活的靈感,雖然她所描述的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西方神話中的吸血鬼,但是仔細認真地品味這部作品,它正是反映了處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生活縮影,他們就像吸血鬼一樣,無法生活在光明下,沒有一個令大家熟知的身份。作品中路易的孤獨寂寞更容易使每一位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路易的心理更能使讀者認真反思自己的內心世界,使我們活出更加精彩的不一樣的自我。

[參考文獻]

[1] 王珍.弗洛伊德人格理論視角下《夜訪吸血鬼》中人物形象路易的解讀[D].南寧:廣西大學,2012.

[2] 劉瑩.從弗洛伊德人格說解讀《夜訪吸血鬼》的人物形象[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2.

[3] 周淑茹.關於《夜訪吸血鬼》的幾種讀法[J].鄂州大學學報,2010(03).

[4] 孫桂濤.吸血鬼文學形象的變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09).

[5] 彭家海,劉瑩.《夜訪吸血鬼》中克勞迪婭的精神分析解讀[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2(03).[作者簡介] 徐思園(1982— ),女,雲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公共外語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