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民火星:科幻與科學有差異(1 / 1)

移民火星:科幻與科學有差異

眼光

作者:簡岩

荷蘭“火星一號”公司在2011年6月23日注冊並啟動“移民火星”計劃,迄今全世界已經有8萬多人報名,其中中國有1萬多人報名。目前,8萬多名報名者的報名費已經超過100萬美元,其中中國報名者支付的報名費達10多萬美元。由於報名費“不予退還”,該公司已經獲得100多萬美元。

為何這個加上公司總裁巴斯·蘭斯德普在內隻有2人的公司能忽悠全球公眾如此之久,而且能斂財100多萬美元,原因是多方麵的。無論是一些公眾,還是一些新聞報道,都把科幻當成了科學。科學是已經證明並且能實施的理論、計劃和方案,科幻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想象,是尚不能實現而且是不可能準確預測的理論、計劃和方案。在太空飛行和建立空間站是科學,但移民火星則是科幻。

判斷移民火星是科幻的最重要根據是,火星並不適宜人類居住。201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公布研究報告稱,即便到達火星的移民能製造氧氣,火星上的環境也會讓人在68天內就死亡。而且,“火星一號”公司也公開說這是一個有去無回的旅程,但媒體還是在傳播這個讓人去“送死”的消息,忽視了這一問題的生命和新聞倫理,即涉嫌謀殺。

“移民火星”能忽悠成功也在於對這一消息的報道缺少專業的深度和廣度,因而造成“失真”。移民火星需要許多條件和技術,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參與者要有最優秀的身體條件。人進入太空的一個基本身體條件是,要經受得起衝擊性加速度產生的過載作用。去火星需要測定參與者的橫向(胸-背向)和縱向(頭-盆向)的超重耐力,一般要求不應低於3g。這一基本要求和其他條件決定了絕大多數普通人去不了太空,更遑論移民火星。

移民火星,不是死在去火星的路上,就是死在火星上。即便有極少數人能達到去太空的身體要求,但在未到達火星之前,或許就已經死亡。目前有能力載物(火星著陸探測器)到火星的隻有美國、歐洲和俄羅斯航天航空局,還沒有一個國家有載人到火星的技術。而且,載物到火星是拋投,對於人而言,顯然無法用拋投手段。稍微進行專業方麵和更有深度的全麵報道就可以讓公眾明白移民火星是真還是假。

當然,移民火星能忽悠成功也有公眾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聽信一些並未驗證的科學設想(幻想),認為地球人的未來是移民到其他星球,因此,一些報名者既有為科學獻身的崇高心態,還有青史留名的目的。移民火星是一個上佳的科幻題材和絕妙想象,但是,要把科學和科幻區分開來,對相當多的人都有很大的難度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