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見伊恩·沃特編輯的《簡·奧斯丁評論集》第35頁。
[2]見朱虹編選《奧斯丁研究》第63頁。
[3]轉引自《簡·奧斯丁評論集》第4頁。
[4]米迦勒節:9月29日,英國四個結賬日之一。雇用用人多在此日,租約也多於此日履行。
[5]按英國當時的習俗,拜訪新遷來的鄰居,先得由家中男主人登門拜訪之後,女眷才可以去走訪。
[6]莉齊係二女兒伊麗莎白的昵稱,伊萊紮也是她的昵稱。
[7]基蒂係四女兒凱瑟琳的昵稱。
[8]按英國當時風俗,男女之間相邀跳舞,每輪總是連跳兩曲。
[9]布朗熱:法國的一種鄉間舞,跳舞者排成兩排對舞。
[10]私立學校:尤指私立女子學校,青年女子在這裏讀書寫字,彈琴唱歌,學習縫紉之類。
[11]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靠做生意維生的人受到上流社會的蔑視。
[12]按英國當時的習慣,姓加“小姐”是對大小姐的正式稱呼,二小姐以下或稱教名,或稱教名加姓。所以,本書中的“貝內特小姐”,一般指大小姐簡·貝內特。
[13]爵士:英國國王授予的榮譽稱號,其地位低於從男爵,不能世襲。
[14]科默斯:一種牌戲,玩牌者可以互相換牌。
[15]指英國軍人。
[16]奇普賽德:倫敦街名。此地以銷售珠寶、綢緞著名。
[17]盧牌:係法國一種賭錢的牌戲,輸家要將賭金交入總賭注額裏。
[18]當時英國賭風甚盛,無論男女,經常玩大賭,有時一次可輸數百磅。
[19]當時,在英國南方,特別是在上流社會,從早飯到晚飯之間沒有固定的午餐,因此,“上午”係指早晨到下午四五點鍾這段時間,而“下午”這個字眼則很少見。
[20]皮克牌:供兩人對玩的一種牌戲,一般隻用七以上的三十二張牌。
[21]裏爾舞:係蘇格蘭一種輕快活潑的鄉間舞蹈。
[22]白湯:係由肉汁、蛋黃、碎杏仁和奶油摻合而成的湯液。當時,英國人在舞會上常喝兌酒的白湯,借以熱身與提神。
[23]四十張:18世紀後半葉開始盛行的一種四人牌戲。
[24]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於封建意識的影響,英國出現了一股反小說的邪風,特別是封建貴族階級,公然將小說視為一種無聊甚至有害的消遣,加以唾棄。柯林斯自稱“從來不讀小說”,進一步顯示了他的趨炎附勢,故作優雅。
[25]詹姆斯·福代斯(1720-1796):英格蘭牧師兼詩人,著有《對青年婦女布道集》(1765),內容大多是向青年婦女灌輸封建倫理道德。奧斯丁在此以詼諧的筆調,抨擊了那些舊道德。
[26]十五子棋:二人對玩的一種棋,雙方各持十五子,擲骰子行棋。
[27]抓彩牌:一種牌戲,有些牌上帶有獎彩。
[28]惠斯特:類似橋牌的一種牌戲。
[29]什一稅:係指向教會繳納的農畜產品稅,其稅率約為年產值的十分之一,故名什一稅。
[30]倫敦街名,有名的住宅區,臨近海德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