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美夢成空(1 / 2)

福臨別看年紀,但卻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親政以後,少了攝政王的掣肘,朝中大臣空前團結,索尼、範文程、遏必隆、蘇克薩哈等人也是竭力輔佐,政務處理起來逐漸得心應手。

福臨生陪慧,又有雄心。

他深知大清朝現在遇到了很大的危機,南明的軍隊太能打了,如果不能盡快研究出火器來,僅憑傳統的騎射功夫,根本不能阻擋明軍的進攻。

他和四位輔政大臣的意見基本一致,認為朱由榔暫時無力過江。主要問題應該還是財力不足,怎麼也得休養生息個三五年,才有可能北伐。

如果大清不能利用好這三五年的空檔期,那等待大清朝的命運,就隻能是滅亡。

所以,他采納範文程的建議,大力緩和滿漢矛盾,下令“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勿圈良田”,漸漸穩定了民心,尤其爭取了大批漢族官吏的支持。

當然,他也明白,“跑馬圈地”是一劣政,與朱由榔的“耕者有其田”的國政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更能得到廣大百姓的擁戴。

但是,他隻能下令廢止這種舉動,卻不敢下令將土地歸還給百姓。

因為他非常清楚,大清執政的基礎是滿人,若是下令土地收回,倒是取悅了百姓,而那些貴族們,一定會起來反對他。

他不能動搖自己的執政基礎,所以隻能下令廢止,變相否定簾初進關時對百生的掠奪。

當然,在此基礎上,他也非常注重火器製作。

龔鼎孳掠來了一個泰西人,一個漢人工匠,令他大喜。隻要掌握了火器製作技術,盡快造出手榴彈、地雷和鋼槍,自己就有了與朱由榔抗衡的資本。

可惜,那個叫哈提斯的掌握著關鍵技術,卻不會漢話。他嘰哩哇啦的話,跟鳥語似的,朝中也無人能懂。

好在近日索尼來報,已經在江南尋找到了一名通譯,不日將抵京。

大婚在即,吳克善又陪嫁了八萬匹戰馬,五千蒙古勇士,讓清兵戰力進一步增強。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讓福臨非常興奮,他似乎看到祖宗留下的基業,將在自己手裏進一步擴大的光明前景。

興奮之餘,卻有一樁心腹事令他始終不安。

自那日與董宛分別後,她一直沒有出現過。

一開始他沒有在意,以為可能是董宛抽不出空來,過幾她就會來宮裏看自己。

可過了三,吳良輔往內務府把腿都跑斷了,也沒有等來董宛的消息。

這太不正常了!

福臨這才重視起來,細細咂摸那日董宛的話。

“她不願意與別人爭風吃醋,這是不願意入宮的主要理由。莫非她想當皇後?當了皇後不就可以與朕朝夕相處,不用看別人臉色,不用再爭風吃醋了嗎?”

福臨突然冒出這個想法,越往深裏想,越覺得真正觸摸到了董宛的真實想法。

“是了,她肯定是這麼想的,也符合她的性格。做不到這一點,寧可相忘於江湖,也不會遷就委屈自己,而且她還,朕即使貴為子,也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為所欲為的,不就是指這件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