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爭執(2 / 2)

可是,百姓何辜?屆時陷於水災的百姓叫不靈,叫地地不應,清廷會去救他們嗎?

照清兵往日行事風格,十有八九不會去救。若是那樣,損失的還不是我大明的子民,贍還不是我大明的元氣?

自己口口聲聲“以民為本”,為百姓謀福祉,置江北百姓艱難困苦於不顧,怎麼能配得上萬民之主?與自己為民的初衷不是相違背嗎?

為了實現發展江南這個目標,為了不讓清兵搗亂,自己還做了許多手腳,比如給福臨母子製造矛盾等,現在想一想,那種做法真是格局太了。

想到這裏,朱由榔感到了羞愧,不為別的,隻為自己曾經的“甩包袱”的想法。

好在瞿式耜進言及時,若能進軍迅速,應該可以趕在汛期之前解放開封。

於是,朱由榔決定改變既定策略,立即北伐。

至於人才培養和發展經濟,現在不同於在廣州之時,完全可以同時進校

可是,剛才自己已經把話死,再改變主意豈不使自己“英明偉大”的形象受損?

受損就受損吧,朕也做個唐太宗似的開明君主吧,不定還會成就一個虛心納諫的美名呢。

“還有異議嗎?”朱由榔問道。

眾位臣子再無人言語。

朱由榔心道:“看來,大部分人還是傾向於對江北用兵的。隻是有些人礙於我的麵子,不願意出麵反對罷了。”

想到這裏,朱由榔再不猶豫,道:“起田言之有?理,朕之前是想左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誠不我欺啊。江北百姓也是我大明子民,朕不能置江北百姓於不顧。這樣,朕剛才定的施政方略不變,隻是把北伐立即提到日程上來,一手抓北伐,一手抓江南的發展,這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朱由榔道。

眾臣聞言一愕:“啊,皇上認錯了?這可是大的新聞啊,他何時有過錯?”

“皇上虛心納諫,真乃朝廷之福啊。”

“皇上聖明啊。”……

眾人心裏做事,但誰也沒有不識趣地出來。

皇上輕輕一筆帶過,各位人精誰會去把事挑明?

“集生,對江北用兵的事,你們兵部擬個用兵折子出來,正好三位元帥和施琅都在南京,你與他們斟酌一番,盡快拿到朝上議議,議定之後盡快實施。”

“臣遵旨!”陳子壯躬身領命。

“科考的事也刻不容緩。可先,此事你牽頭,而農、雪鬆、中孚幫襯著,如何行事擬個折子上來。”朱由榔又吩咐道。

“臣等遵旨!”吳炳、王夫之躬身應道。

“至於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產業的事,就由令斌與桐若牽頭吧,長庚自然負責技術支持,看看你們研究的技術哪些可以造福百姓,就盡快付諸生產吧。”朱由榔道。

“臣等遵旨!”陳邦彥、楊喬然、宋應星躬身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