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際泰和何騰蛟奉旨前往全州,與安南伯楊昌江一起,去料理楊國棟的後事。
英雄人人敬仰,就算敵人也不例外。清兵不但沒有毀壞楊國棟的屍骨,而且還立了墳。所以,陳際泰和何騰蛟的差事辦得非常順利,重新在全州之南選了風水寶地安葬,重新鑄墳。
三順王的鐵鑄像也造好了,就跪在墳前。孔有德、尚可喜非常幸運,在生前看到了自己跪拜的鐵像。
跟他們同時被處死的,還有孔廷訓和尚之信。
行刑這,全州南門外人山人海,百姓們接肩摩踵,紛紛爭睹這一千古未聞之奇事。
何騰蛟致祭詞,並宣讀了皇上親筆所書的一首悼詩“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撒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這首詩與楊國棟的絕命詩一同刻碑,永誌紀念。
“將軍百戰血染沙,妖氛未除恨無涯。此身歸去終不悔,大明開遍幸福花”這首絕命詩是何等的豪邁,表現了楊國棟視死如歸、無怨無悔的英雄氣概,同時還有對大明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而皇上的悼詩充滿了惋惜、悲憤和激勵,號召下臣民學習英雄,繼續英雄未竟事業。
楊國棟安葬儀式結束了,這兩首詩卻是迅速流傳開來,不但在南明的地盤掀起了學習英雄的熱『潮』,就是在清占區,也鼓勵了被壓迫的人民,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同時,那些叛國者卻是惶惶不可終日,其中,鎮守漢中的平西王吳三桂最為害怕。
他不能不怕,聽三順王跪像之側,還給他留了位置。
“啟奏陛下,安南伯楊昌江宮外求見。”這日,朱由榔正在與隨行大臣們議事,李洪稟報。
“宣。”朱由榔命道。
“遵旨。”李洪答應一聲出去了。
不一會兒,朱由榔就見李洪帶進一個少年來。
是少年,看身量卻有一米八以上,長得虎背熊腰、膀大腰圓,隻是雙目紅腫如桃,臉上稚氣未脫,行動間『毛』手『毛』腳,一看就是蒙懂少年。
楊昌江行禮畢,叩謝皇恩,這些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朱由榔命他平身,楊昌江卻是不起“皇上,臣奉母嚴命,請求皇上恩準,讓臣帶孝出征。”
“楊愛卿,這可不校為人子者當守孝三年。朕先前有旨,孝滿之後,準你隨忠勇伯習學。”朱由榔一聽這話,連忙擺手否決。
“皇上,臣母,忠孝不能雙全,當先盡忠再行孝。臣母還,承繼先父遺誌,就是盡了大孝。臣父死於清兵之手,臣願意上陣殺敵,為父報仇。守孝之事,由臣弟昌河承擔,他要在臣父墓前結廬讀書,三年後再入國子監讀書。皇上啊,臣心裏的仇恨跟著了火一樣,皇上若不準臣之所請,臣情願跪死於此。”楊昌江到這裏,連連磕頭,碰地有聲,顯見其誌甚堅。
“陛下,安南伯母子深明大義,臣非常敬重。臣請陛下答應安南伯的請求,全了他們母子忠義之舉。”呂大器被楊昌江的話所感動,連忙出班替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