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施琅,朱由榔一直想將其招入麾下,前者曾令王夫之秘密查訪,因為沒有聯係上,後來就不了了之。
按朱由榔的推測,王夫之既然知曉自己對施琅非常看重,應該有後續動作。但王夫之一直沒有再提起此事,想來是沒有進展吧。
沒想到,自己一心想招降的海軍人才,竟然跟自己在海上相遇了,而且還是以敵對的形式相遇——不能不說這是對自己絕大的諷刺。
要說朱由榔看重施琅,主要的是看重他的軍事才能。
施琅祖籍河南,在泉州出生、長大,長期的海邊生活,讓他練就了一副好本領,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善觀潮信、知天象。
別小看這兩條,在海上討生活,不知何時漲潮落潮,不知何時有風雨,有時就可能麵臨滅頂之災。
就比如朱由榔這次海上遇到台風,要是林察有這本事,哪能經曆這些風險?顯然林察是不具備這種本事的。
而具備了這種本事,就可以在海戰中善加利用這些自然條件,往往會給戰爭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朱由榔看來,整個清末明初,最厲害的海上將領,當屬施琅無疑,像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主要本事還是凝聚人心,要說軍事才能,不見得比施琅高明。像林察、趙躍龍、葉允武這樣的,跟施琅比,估計就是渣渣。當然,忠心這一條另當別論。
除了軍事才能突出以外,施琅的缺點也非常明顯。
一條是權力欲太強。他一直跟著他叔父施福,但施福卻是個不當家的,大事小事聽他的。史上說施福自知能力不及侄子,所以才放手讓侄子當家。其實,在朱由榔看來,根本就不是施福有多麼高風亮節,而是施琅架空了他。一方麵說明施福太窩囊,一方麵也說明施琅太強勢,權力欲極強。
第二條是太過剛愎,不懂變通,做事不計後果。曾德是鄭家舊將,因為得罪了他,所以跑去鄭成功那裏告狀,而施琅明知道曾德是鄭成功的心腹之人,不但不放過,反而將曾德從鄭成功那裏捉回來,說什麼也要殺了他。鄭成功馳令他放人,他也拒不執行,終於還是將曾德給殺了。
此舉徹底激怒了鄭成功,鄭成功將他全家都殺了,施琅隻身逃回大陸,再次投降清朝。
第三條,施琅沒有堅定的立場和信念,往往是在麵臨最大危險的時候,就會改弦更張而這個最大危險,就是他自己造成的,好像他永遠都不會跟上司搞好關係。
他先從鄭家投降隆武帝,李成棟滅閩,他又跟隨鄭芝龍投降了清朝;後來跟鄭芝龍也沒有搞好關係,又投降了鄭成功;鄭成功殺了他全家之後,他又投降了清朝。
從以上這些史實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施琅此人隻能為帥,不能為將。為帥,可以大殺四方;為將,不是他把帥架空,就是讓帥把他幹掉。
當然,如果施琅能夠歸順,朱由榔自信還是能夠駕馭他的。知道施琅這麼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還能駕馭不了他?
隻不過,現在看來,那已經是一個夢想了,如今不成人家施琅的階下囚就不錯了,招降的好事就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