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知道皇上待茜兒最好了。行,臣妾遵旨。反正臣妾最大的願望是跟皇上在一起,隻要跟你在一起,其它的無所謂,都聽皇上的。”
兩人達成了協議,一晚上也沒做其它的事。
可憐朱由榔,用強大的毅力,忍受著強大的痛苦,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做了一回“禽獸不如”。
好事有時候不好,好人有時候也不好做啊。
第二日,朱由榔用過早膳,來到勤政殿,照例召開“黎明會”。
“陛下,昨日雲南孫可望遣使任僎入朝,臣已將之安排在鴻臚寺,如何定止,還請陛下降旨。”吳炳率先報告了一個重大消息。
“孫可望派人來了?”一聽這個消息,不隻朱由榔,其他人也都是喜出望外。這說明,大西軍餘部有心降明,西部可以穩住了。
瞿式耜早就聽過皇上對雲南形勢的判斷,這才多長時間,雲南就派了人來,說明皇上的眼光真是毒啊。他抬頭看了一眼皇上,心下甚是佩服。
“先議議此事。諸位愛卿,你們以為孫可望遣使入朝,意欲何為啊?”
朱由榔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孫可望一定是為聯明抗清來談判的。如果能夠談判成功,抗清勢力將進一步壯大,對於永曆朝是好事,對於抗清大業也是好事。
一想到談判,他忽然想到一事,感覺心中為難,熱火一樣的心,也慢慢淡了下來。
……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率領大西軍殘部進入貴州,在貴州稱王,繼承大西政權,國號興朝,孫可望被推為國主。
後來,雲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亂,明黔國公沐天波逃離昆明。孫可望趁機由貴州進入雲南,占據昆明。
占據雲南之後,在大西軍下一步的戰略決策方麵,孫可望與李定國產生了巨大分歧。
孫可望力主打進廣東,若事急可入海避難,顯然他是怕極了清兵。
而李定國則是另外一番考慮,因為張獻忠臨死前曾說:“大明至今未滅,顯然是其氣數未盡。我死之後,你們不要再反明了,要聯合大明抗清。”所以,李定國想遵照張獻忠的遺願,東聯永曆而抗清。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都是張獻忠的義子,被賜姓張,孫可望最大,是為大太保。進入貴州之後,四人商議之後,才恢複祖姓。
“大西軍反明,是咱們漢人內部的事,誰勝誰敗都是咱們漢人當皇帝,而韃子坐了天下就不同了,還有咱們漢人的活路嗎?現在各地反清義軍風起雲湧,這是大勢所趨。再說了,老萬歲待咱們四人情同父子,恩重如山,而他死於韃子毒箭,這個仇不能不報。因此,我堅決不同意攻打廣東,應該聯合廣東永曆明軍以抗清。”
李定國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