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衛長風正自焦急,卻見遼源方向,一隊東胡軍悄悄出現。
“來了!”士兵們一下子都興奮起來。
馬勇也瞪大了眼,低聲對衛長風說道:“原來是遼源東胡軍逃跑!方將軍也真的,怎麼不交待清楚。”
衛長風沒有回答。他心裏明白方將軍為什麼布置任務如此含糊其詞。
當他看到阿布裏隻想拖延時,立刻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漢軍給東胡軍三天時間,阿布裏會如何應對?
阿布裏的想法是能拖就拖,但如果隻剩三天,顯然是拖不得,進攻又不可能,那麼他就隻剩下一個選擇:逃。
既然如此,漢軍最好的辦法是半路伏擊,待東胡軍出了城,而且無法再退回去時,打他們一個埋伏。如此一來,既沒有失信,也沒有放走了東胡軍。方將軍隻答應了給他們三天時間不攻城,可沒答應三天之內允許他們隨便逃走吧?
隻是,既然給了三天時間,東胡軍會在哪一天逃走?如果猜測的話,第一天晚上就出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漢軍第一天可能還放心,但第二第三天可能就不放心,會圍城了,所以趁著漢軍沒有圍城而逃,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這可就是個賭了,賭的是阿布裏夠聰明,如果賭錯,隻怕會讓眾將士埋怨,就好象方才馬勇一樣。所以方將軍並沒有說明白,因為他不想在成功之前說明這是衛長風的計策,還是那句話:他就象個老母機,展開翅膀保護著衛長風,如果成功,是衛長風的妙計,如果失敗,是他方鎮海行事不明。
好在,這一回賭對了。
馬勇看著東胡軍接近,手慢慢舉起。隻要他的手一放下,鼓聲就起,然後全軍出擊。
東胡軍越來越近了。
這些東胡軍個個行色匆匆,旗幟也沒有打,都隻希望盡快逃回去北方去,離漢軍越遠越好。
東胡軍前鋒進入伏擊圈。
馬勇的手握成了拳,隻待前鋒一出伏擊圈就發令擊鼓。
咚,咚咚咚。。。。。。
鼓聲大起!
馬勇愣了一下,一下子跳了起來,大叫道:“怎麼回事?”
“是第三隊擊鼓!”一個參將大叫起來。
馬勇氣的臉都紅了。這趙自安是怎麼回事?出發前說的好好的,由第二隊發令,現在他居然自行擊鼓!但事已至此,也反悔不得,馬勇手一揮,叫道:“擊鼓,衝鋒!”
左右兩邊,漢軍同聲呐喊著向東胡軍衝去。
東胡軍完全沒料到漢軍居然早已在此等候,立時大亂,前後左右的亂跑。
漢軍怒吼著向路上衝去,東胡軍出逃本就士氣低落,這一下突然受攻,哪裏有勇氣組織作戰,轉眼間隊伍崩潰,許多人直接就跪在地上投降了。
在亂軍中,一隊約三百人的東胡軍士兵倒極為嚴整,護著中央的一名東胡將官向前強行突圍,不用說,這個將官就是阿布裏。
衛長風見阿布裏的護衛仍沒有崩潰,急調一個千人隊前去阻擋,隻是路上一片混亂,東胡敗兵四散,急切間難以通過。衛長風一提馬韁,就想親自去阻擋,仗著他手中無堅不摧的太阿劍,這一小隊的敗兵還是擋得住的。
他才一提馬韁,卻見一隊漢軍從另一側殺到,火光下看得真切,正是趙自安。
趙自安親自指揮著三百士兵迎頭攔在路上,試圖阻擋東胡軍。
衛長風暗叫一聲不好。
阿布裏的護衛都是重甲鐵騎,一旦發動,漢軍哪裏是對手,所以他方才調了一個千人隊上去,就是以數量來抵消這個優勢,現在趙自安隻以三百人阻擋對手,哪裏擋得住?他正要再下令催促千人隊快快前行,卻見阿布裏的護衛們已經排成了攻擊隊形,大吼著向趙自安衝去。
趙自安連聲發令,指揮著三百士兵排列陣勢,死命相抗,但他在人數上不占優勢,又不是騎兵,哪裏抗得住,三百漢軍被東胡軍一個衝鋒就給衝開,趙自安隻得連連後退。
正自危急時,衛長風所調的千人隊已到,隻是已經來不及排列陣勢,而且趙自安的三百士兵潰散,反而阻擋了這個千人隊,這個千人隊隻得強行突入道路,試圖攔住東胡軍。
衛長風眼見那裏吃緊,一提馬韁向前,沒想到那馬才跑兩步,一腳踩到了一塊滾石,嘶鳴一聲跪了下去,衛長風沒有防備,被馬甩下鞍,重重跌倒。
他一個打滾從地上站起,拔劍在手,一劍將衝過來的一名東胡士兵砍成兩斷,心中卻是大恨,沒想到關鍵時刻戰馬出了問題。此時戰場上人人拚殺,卻哪裏去弄一匹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