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樹立正確消費觀,家庭學校引導很重要
2013開學季,數碼旋風前瞻
國內各大高校陸續報名開學,又一撥大一新生背著、穿著、拿著各類“新式裝備”入學。不少大一新生的開學消費過萬,這對於一些工薪家庭來說,讓他們倍感壓力,不少家長戲稱開學季為“燒錢季”,連呼“上不起”。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在高考錄取通知書內,附了一封“致新生家長的信”,“建議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月消費額一般為600元,最高不超過800元至1000元。”
針對這一消息和目前開學前花銷過萬的情況,北京師範大學烏海附屬學校的老師張敏慧說:“提倡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的觀念是值得稱讚和學習的。孩子們十年寒窗苦讀最終金榜題名,出於補償、獎勵的心理,家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消費無可非議,但攀比之風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消費觀。”
她說,從表麵上來看,開學前的高消費、攀比之風等問題貌似是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其實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麵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有關。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到“寧肯父母吃苦,也不能委屈孩子”的思維定式,會一點一點的影響到孩子們的消費觀念,使孩子們隻關注自己有沒有,而不考慮獲取的方式,這樣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加重了家裏的經濟負擔。作為家長,對麵孩子們的物質需求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的精神。應該從心理上給予關懷,“豐富孩子們的腦袋比豐富其口袋更有價值”。作為學校,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可以開展一些傳統教育、艱苦樸素教育;讓學生多參加募捐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心;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踐行節約的習慣。
(來源: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