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王珪,你竟敢唆使太子做這種不仁不義之事!”李淵故作忿怒地嗬斥道,“朕念你德才兼備,深知孔孟之道,故而命你教導太子,好讓太子從中受益。誰知你竟然教他學壞,做出這種有失仁義之事!王珪,你……你太讓朕失望了!”
“臣有負皇上重托,深感羞愧,請皇上治臣之罪!”王珪叩首請罪,一副什麼懲罰都心甘情願接受的模樣。
“父皇,王大人雖有過錯,然對兒臣盡心盡力,且有功於朝廷。兒臣懇請父皇念及王大人往日之功,從輕發落!”李建成趕緊替王珪求情。
“是呀,皇上,王大人竭忠盡心侍奉太子殿下多年,功勞不可謂不大。臣等請皇上從輕處罰王大人!”緊跟著,裴寂、魏征等人向李淵進諫。
“父皇,王大人乃謹守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他怎麼會教唆太子做這種大逆不道之事?”李世民清楚王珪是代人受過,便對父皇拱手說道,“兒臣以為其中另有緣故,請父皇明察!”
說著,他又把眼睛轉向泰然自若的大哥,目光中流露出憤怒與鄙夷之情。
“秦王言之有理,臣等請皇上明察,以免令王大人蒙不白之冤哪!”蕭瑀、陳叔達、宇文士及等人緊跟著李世民向李淵進言道。
“皇上,此事的確為臣所為,臣甘願受罰!”還沒等李淵開口,王珪就再次磕頭認罪道。
“王珪乃明白之人,若真不是他所為,又怎會再三向朕認罪呢?”李淵目光威嚴地盯著李世民,冷哼一聲說,“秦王,朕明白你是何居心,哼!”
“父皇,兒臣……”李世民聽父皇這麼一說,心裏是又惱又懼。他愣了下,就把嘴邊的話噎了回去,伏地請罪道,“兒臣知錯,請父皇饒恕!”
“好了,好了,起來吧!”李淵見這個桀驁不馴的兒子臣服於自己,心裏很高興,卻依舊板著麵孔警告道,“秦王,你可得好自為之呀!”
“兒臣謹尊父皇教誨!”李世民心裏很不痛快,卻依舊恭恭敬敬地向父皇揖禮答道。
蕭瑀、陳叔達、宇文士及、高士廉等隸屬秦王府的大臣見李世民懼怕皇上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不敢再反擊東宮,也就隻好乖乖地閉上了嘴巴。裴寂、李綱、封德彝等人看到太子得救,心頭湧起陣歡喜,表情卻依然很平靜。倒是魏征一臉憂悒,他在為王珪無罪受罰而難過。
“好,既然眾愛卿無異議,那朕就頒旨下詔了!”李淵見眾臣默然無語,神色威嚴地說道,“王珪挑撥太子勾結楊文幹謀殺秦王,致使兄弟不睦,按律當斬。然朕念王珪忠心耿耿,有功於朝廷,故而網開一麵,從輕發落,免去太子中允一職,流放嶲州,聽旨!”
“謝皇上不殺之恩!”王珪聽了,伏地叩謝。
李建成得知王珪被免職流放,心中不免生出股愧疚之情,覺得自己實在是對不住這位替自己背黑鍋的心腹。同時,他又為自己僥幸逃過此劫而感到高興,清瘦的麵頰上禁不住掠過絲笑容。接著,他又把眼睛轉向王珪,目光中滿懷著感激之情,心想等自己當上皇帝一定要拿高官厚祿回報他。
這樁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大事就以這種近乎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殿內群臣心態不一,有滿心歡喜的,也有憤懣不平的。然不管怎樣,隨著一聲退朝,他們都轉過身朝陽光火熱的大殿門外不緊不慢地走出去。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再也沉不住氣,對著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秦叔寶、尉遲敬德等心腹愛將無所顧忌地發泄對父皇的不滿,認為他過分偏袒大哥。秦叔寶、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見秦王如此氣憤,也都嘰哩呱啦地議論起皇上的不是。末了,侯君集便捺不住性子,忿忿地說道:
“不用說,這事皇上明擺著袒護太子!皇上是何等英明之人,他能明察秋毫,難道還會看不出楊文幹是受太子指使嗎?”
“君集說的沒錯!”秦叔寶像受了侯君集的感染,帶著幾分氣惱說道,“這事誰都知道太子才是真正的罪人,王大人不過是替罪羊罷了。”
“說的是!”尉遲敬德惑然不解似的說道,“皇上也真是的,明知此事乃太子所為,為何還要把罪責往王大人頭上推,這不是有失公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