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李孝恭遲疑了下,用命令的口氣對在座諸將高聲說道,“眾將聽令,本王今日酉時出兵,不得有誤,違令著斬!”
“是,趙王!”眾將不約而同地站起身,對趙郡王一拱手,大聲應答句。然後,他們紛紛告退,轉身出了營署,朝各自的軍營走去。
李靖也隨同眾將一道離開了趙郡王,領著自己的部下飛馬朝城外水寨奔去。不多久,他們就來到了江邊那座偌大的營寨前。
李靖勒住馬韁,立在岸邊放眼張望,但見滿眼都是白帆,千餘條戰船密密麻麻地停泊在江邊,隨著陣陣波濤輕輕地晃動著。這一刻,他心頭也忽然生出些不舍之情。說實話,哪個水軍將領不疼愛自己的戰船呢?可是今天,他就必須割舍這份愛了,為了奪取最後的勝利。
默然凝視了好一會兒,李靖猛地回過神,對著身後的士兵們大喝一聲,命令他們將所有船隻的纜繩解開,好讓它們順流漂下去。唐兵得令,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跳上船,彎腰麻利地解起繩索來。不到半個時辰,那些船隻就擺脫了纜繩的束縛,它們迎著獵獵的江風,順著澎湃的浪濤向下遊方向快速漂去。李靖望著那些塞滿了江麵的戰船,心情頗為複雜地輕輕歎了口氣,然後撥轉馬頭,引兵沿路返回城中。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酉時。這時,唐軍各路人馬都齊聚校場,列隊等待著趙郡王發號施令。幾分鍾後,李孝恭身披銀甲,手持大刀,威風凜凜地策馬來到了軍隊之前。他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人頭攢動、黑壓壓一片的人群,接著用聲音洪亮地做起了戰前動員令。他不善言辭,隻簡短地說了幾句嚴肅軍紀和鼓舞士氣的話,然後一揮手中的大刀,下令出發。於是,數萬唐軍頓時騷動起來,他們井然有序地向城門口走去。
很快,唐軍出了城,來到了停靠著三千多條戰船的江岸。李孝恭率先登上了船,接著李靖、徐淩等大將也各自引兵上船。由於人馬眾多,直到天黑之後,唐軍才全部上了戰船。隨著趙郡王一聲令,千帆競發,順著呼呼江風朝江陵方向飛也似的駛去。
水城距離江陵不遠,屬於梁國都城管轄之地。因此,唐軍不到五更時分便抵達了江陵城。此時,天空依然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周遭十分靜寂。這一切,正是李孝恭所想要的,因為他們可以借著夜的黑暗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江陵城城下,給蕭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懼。於是,唐軍顧不上歇息一下有些疲倦的軀體,登岸之後就馬不停蹄地朝江陵城奔去。天亮時分,李孝恭率大軍到達了城下。當下,他就命令軍隊將城池團團圍住。
這時候,大梁皇帝蕭銑還在極其豪華奢侈的寢宮中摟著年輕漂亮的寵妃睡大覺,他做夢也沒想到唐軍已經把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直到宦官郭公公佝著背慌慌張張地跑進來稟報時,蕭銑才知曉李孝恭已率軍入城了。這一消息猶如晴天一霹靂,把蕭銑震得從龍床上直跳了下來。緊接著,他披上龍袍,惶恐萬狀地跑出了宮,登上了城樓。他放眼一望,隻見城下黑壓壓一片全是唐兵,他們正一個個舉起刀槍向城上的守軍示威,高聲勸他們快快出門投降,否則就殺進城把他們剁成肉泥。那些充滿殺氣的話不僅令守城士卒心驚膽戰,也把蕭銑嚇得麵如土色,不寒而栗。
數萬唐軍兵臨城下,的確使蕭銑萬分驚恐,同時又心生悔意。這會兒,他深深懊悔自己先前不聽中書侍郎岺文本的勸諫,執意把大批軍人裁掉,遣散他們回家務農。以至於現在大軍圍城,他這個皇帝居然拿不出足夠多的兵馬來守城,來保護自己。可惜,後悔根本就改變不了眼前的一切。他心裏清楚,光靠城內這幾千人馬是守不住都城。要想擊退唐軍,那就隻能靠長江下遊的援兵了。
其實,蕭銑也不是個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的昏君,他還是比較專心處理朝政,治理國家,並抱有恢複祖宗基業的遠大理想。今日之危勢,完全是出於他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而造成的。他原以為大唐正忙於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股強大的割據勢力,而無暇顧及他這個較為偏遠的小國。因此,他聽取了寵臣張錦繡的建議,大幅度裁減軍隊,以減輕朝廷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大興農桑,征得課稅以充實日漸空虛的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