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程知節飛馬直奔到李世民的麵前。他翻身下馬,撲通一聲跪倒在秦王的馬前,請求他寬恕自己放走陳智略的罪過。李世民先是一愣,緊接著又哈哈一笑,不僅沒責怪程知節的不是,反倒當眾褒獎了他一番,說他講義氣,如同當年關羽華容道放曹操,義氣可嘉。程知節聽李世民這麼一說,那顆懸著的心就砰地一聲落地了。其實,他也預料到這了這種結果,相信李世民不會因為這事而追究自己,更不用懲罰了。他滿心歡喜,伏地叩謝過秦王,然後挺起身,對身旁的長孫無忌那麼別具意味地笑了笑。長孫無忌沒說什麼,隻對程知節綻出個難以捉摸的微笑,心裏服了他。
當夕陽沉入青山背後時,李世民率領部隊進駐了慈澗城。一時間,城內熱鬧非凡。李世民命人張燈結彩,大擺筵席,以慶賀東征旗開得勝。當晚,營署內歡聲笑語,喜氣洋洋,李世民與眾將觥籌交錯,慶祝勝利。酒過三巡,李世民又把話題轉移到接下來的戰事上。沉吟會兒,他對眾將說:
“今日之勝可喜可賀,它是一場揚威風長士氣的勝利,也是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占據了慈澗,使我軍取得了進逼東都的有利位置。”
“秦王說的是!”杜如晦麵帶笑容地說道,“慈澗雖小,然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軍攻取洛陽的保障。故而,這場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李靖點頭說道,“今我軍占據慈澗,與東都相毗鄰。屯兵於此,可直接威逼洛陽。同時,也可為以後深入作戰提供糧草等物資的補給,這對我軍相當重要。依在下看,東征將是場長持久戰,因而後勤補給就顯得十分重要。若沒有充足的補給,我軍將很難獲勝。”
“李將軍所言甚是!”李世民認同道,“洛陽城池堅固,王世充兵馬多且精銳,又有竇建德的增援,不是塊好肯的骨頭呢!我軍若想取勝,一方麵要有良策妙計,將士要奮勇殺敵,另一方麵也要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切不可以為很快就能班師回朝。”沉思了會兒,又補上句,“若不出本王所料,恐怕得花上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到明年這個時候才能凱旋而歸。當然也可能會短點,但至少得十個月。所以,在座諸位將軍得有耐心哪!”
“我看不用吧!”李元吉陰陽怪氣地笑著說,“秦王,你這是抬高了別人,看低了自己。憑我二十萬大軍,一戰便可拿下洛陽,哼!”
“齊王,你這是高看了自己,低看了別人哪!”李世民心平氣和地說,“王世充經營東都多年,兵強馬壯,兵力也相當雄厚,光城內守軍就不下十五萬。而且洛陽城池堅固,易守難攻,豈會如你所說一戰即可拿下洛陽呢?四弟,作戰切不可意氣用事,當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怠!”
“秦王所言極是!”屈突通附和道,“今洛陽城內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不可強攻。當先占據洛陽外圍城鎮,剪除羽翼,削其勢力,然後再伺機進攻洛陽。如此,則可萬無一失。在下以為,凡事當謹慎從之,不可冒險哪!”
“將軍此言差矣!作戰豈有不冒險之理?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元吉固執地說道,“況且今我軍大勝郭士柱,士氣正盛,人人欲披甲執銳,戰死沙場。以如此之師攻打賊軍,豈有不勝之理!秦王若肯下令,在下願即刻率軍前往,攻取洛陽,以建赫赫戰功!”
“四弟立功之心,實乃可嘉!”李世民眼含微笑地望著李元吉說,“然時機尚未成熟,切不可貿然出兵。請四弟耐心等待,勿再多言!”
李元吉聽著李世民綿裏藏針的話,看著他笑波中透出的威嚴,也就不敢再說什麼了。此刻,他心情不大舒暢,就獨自飲了杯酒,然後默然不語。
李世民見李元吉不吭聲,也不再說他什麼,隻那麼對他微微笑了笑。接著,他舉起杯與在座諸位將軍共飲。過了會兒,他又問李靖道:
“李將軍,我軍現已攻取慈澗,你以為下一步該如何做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