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張倫飛身上了城頭。他駐馬俯身向下一張望,看見唐軍鋪天蓋地湧向城門,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他發現唐軍從四麵圍攻城池,而且兵馬數倍於自己,氣勢凶猛,有難以抵擋之勢。這令他感覺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要想保證城門不失,實在是太難了。然而,他也清楚自己身為守城主帥當與城池共存亡,以盡為臣者的職責。於是,他馬上就冷靜了下來,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將士們抗擊敵人。
唐軍很快就靠近了城門,可就在他們準備衝擊幾步之遙的大門時,城上突然飛來了一支支尖利的箭矢。麵對密集如雨般的箭陣,將士並不感到懼怕,他們想冒著敵人的利箭,衝上前去。然而卻被沉著冷靜的主將們製止住了。他們清楚這個時候衝鋒陷陣,無異於白白送死。他們需要攻下眼前的城池,但也務必盡量減少部隊的傷亡,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這場勝利。於是,他們不顧士兵們的強烈要求,大聲勒令他們後撤了幾十米,以避開敵人的箭矢。城中守軍見唐兵紛紛往後撤去,誤以為他們不敢攻城了,漸漸地就有些鬆懈,那射向城下的箭矢也就不斷減少。
李世民看見敵軍有所懈怠,心頭一陣大喜,立即命令部隊重新衝擊城門。將士們早就瞥足了勁兒,聽到秦王一聲令下,不顧零星的亂箭,飛也似的直奔過去。城上的守卒見唐兵又一次發動攻擊,慌忙拈弓搭箭朝他們亂放。這一回李世民沒有勒令後撤,而是大聲催促他們前進。士兵們就一個個奮不顧身地直往前衝,一些躲閃不及的人被亂箭所傷,啊啊的慘叫聲此起彼伏。李世民借著明亮的火光看見有人馬倒地慘烈,心裏不禁一陣難受。但他清楚戰爭是殘酷的,沒有犧牲就不會又勝利。他硬起了心腸,繼續命令將士們向前衝。
幾分鍾過後,唐兵冒著敵人的箭矢終於抵達了城門之下。他們一部分人抬著早就準備好的大圓木用力撞擊著緊閉的大鐵門,其餘的士兵就架起了雲梯,或是疊羅漢沿著結了冰的牆壁往上攀援。他們很想一口氣就爬上城牆,殺進城去,可惜卻遭到了敵人的頑強阻擊。不少人從半空中墜落下來,結結實實地摔倒在堅硬的地麵上,折了胳膊斷了腿的人也不少。與此同時,那兩扇深紅色的大門也依然緊閉著,怎麼也撞不開。
這種情形不光出現在李世民所主打的西門,屈突通、秦叔寶、李君羨等人也遭到了極其相似的阻擊。這令李世民有點兒始料不及,他沒想到張倫居然能夠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把軍隊調整得這麼好,這麼富有戰鬥力。不過李世民畢竟是位善於打仗的高手,他不會因遇到這點困難就驚慌失措,更不會束手無策。他一邊從容不迫地指揮著戰鬥,一邊思考著克敵製勝的良策。沒過多久,他突然對身邊的杜如晦說道:
“克明,我們得改變攻城策略,不然照這樣打下去,天亮了也不能攻下龍門城。”
“秦王說的對!”杜如晦讚成道,“我軍雖以眾敵寡,在兵力占有較大的優勢,然張倫居高臨下,有地勢上的優勢,能夠強有力地阻擋我軍登城。倘若按當前這種方式進攻,雖然最後也能破敵取勝,但肯定得付出較大的損失,同時也得拖延更長的時間,這對我軍下一步行動不太有利呀!”
“克明言之有理!”李世民點點頭說,“這場戰鬥,我們不僅要取得勝利,而且要以最快最小的傷亡奪取城池。而眼前這種局麵,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的,所以我們必須盡快改變作戰策略。”
“既然秦王你這麼說,那如晦就隻好把方才偶爾想到的計策說出來了。”杜如晦嗬嗬一笑說,“在下想,此計理應能夠助秦王很快破敵。”
“什麼妙計,快說吧!”李世民眼睛一亮,興奮地問杜如晦。
“集中兵力,攻打一處。”杜如晦脫口而出,“現在張倫知道我軍分兵攻打各門,他也就照此布兵防守,因而東西南北四處的兵力相仿。倘若我軍能夠主動求變,將其他三處兵馬合於一處,集中兵力攻打一門,那破門就要容易多了。此乃如晦之計,不知秦王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