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也心慕李世民已久,現又親眼見他如此禮賢下士,不覺感動不已。他又對李世民深深施了個禮,方在身邊的團凳上落座。之前李世民雖與房玄齡從未謀麵,然心中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就像他是自己多年的摯友一樣。他敞開心扉,與房玄齡暢談,大加讚賞對方智謀過人,有王佐之才,若能得到他,如同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李世民的賞識和器重使房玄齡慶幸自己終於遇到了知音,他內心不由感激萬分。房玄齡投桃報李,稱讚李世民年少誌高,英明神武,有湯、武、高、光之才。接著,他便語氣極為誠懇地表達了自己願為李世民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聽後,喜不自禁,當下就任命房玄齡為行軍記室參軍,籌劃並參決軍務,成為自己的謀士。房玄齡感激涕零,想自己半生飄零,懷才不遇,今終遇明主,必能大展雄才,實現平生之誌。他霍地從凳子上站起來,麵對著敦煌公撲通一聲跪拜於地,行大叩禮。
李世民連忙起身,上前將房玄齡扶起,坐在自己身邊。接著,他便向房玄齡問起攻占涇陽之策,言語相當謙卑。房玄齡久在涇陽,對守軍和胡賊的虛實了如指掌,加上自己善謀多計,因此略加思索後,他就開口對李世民說:
“大都督,依在下對涇陽的了解,強攻乃是下策,智取方為上上策。若能智取涇陽,不僅不會損兵折將,而且還能保全城中百姓,這實為兩全齊美!”
“玄齡所言甚是,與我不謀而合。”李世民點頭笑道,“隻是我與長孫將軍商議多時,也未曾思得良策呀。今大賢人在,請你教我吧!”
“不敢當,不敢當!”房玄齡謙然一笑說,“在下知大都督深知兵法,謀略超群。玄齡所言,不過是拋磚引玉,僅供大都督參考而已。”
“玄齡,你過謙了。”李世民朗聲笑道,“我知道你腹有良謀,請快快說出來,以解我燃眉之急呀。”
“是呀,房大人,這幾天韋仁則堅守不出,讓大都督愁得都快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了。”長孫順德催促道,“怎麼個智取法,請快說吧!”
“引蛇出洞。”房玄齡簡短地答了聲,緊接著又說,“韋仁則知大都督遠道而來,糧草不足,欲求速戰,故而閉門自守,欲困義軍於城下,然後趁大都督兵乏糧缺而自退之時,出城乘勢追殺。因此,大都督想攻取涇陽,那就必須想方設法將城中守軍引出來才行哪。”
“玄齡分析得精辟,倘若韋仁則、劉鷂子他們遲遲不肯出城迎戰,那對我軍極為不利,且會影響攻打長安的計劃。”李世民沉思著說,“為今之計,正如房玄齡你所說的這樣,務必引敵出城,然後我軍方能出戰,將他們擊敗在城牆之下,啃下涇陽這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