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分析的十分透徹,甚為妥當。”段誌玄操著粗嗓門支持李世民,“如劉武周之輩,豈是我等對手!”
“是,是!”殷開山等武將昂然應答,一副不屑為敵的模樣。
李淵正襟危坐於大將軍之位,目光凝視著帳外令人煩憂的雨幕,神情似聽非聽,若有所思。默然半天,他方將視線轉向身邊的裴寂。
裴寂領會李淵的眼神,清了清因感冒而有些沙啞的喉嚨,然後兩眼盯住麵前的李世民說句:
“正如大都督所言,劉武周、李密之鼠輩不足為慮,然宋老生、屈突通兵多將廣,實力雄厚,並非輕易就能攻城拔寨,直取長安。”
“裴大人高看了宋老生之流。”李世民不以為然地冷笑道,“其實,宋老生隻是個輕狂浮躁、平庸無能之輩,一戰即可生擒他,並拿下霍邑。現今我軍兵精良足,不乘勢攻取長安,而回師太原,那必定會挫傷銳氣,渙散軍心。我們舉兵本就是為了大義,奮不顧身拯救天下蒼生,理當先入長安,號令天下。而今遇到弱敵就班師回太原,恐怕令隨我們起義的將士心生不滿,一哄而散。我們回去守太原一城之地,那就成了賊寇,怎麼能保全自己呢?”
“二弟說的沒錯!”李建成讚成道,“各位將士齊聚於大將軍義旗之下,就是想跟著大將軍您掃平天下,建不世之功。倘若回師太原,卷縮於一城,那必定會令眾義士大失所望,心灰意冷,從而散去。如此,那豈不是舉事不成反令天下人恥笑?”
“大將軍,我等追隨您,就是為了大義,為了拯救天下蒼生。”劉弘基聲音鏗鏘地說道,“我們不怕死,就怕回太原!”
“對,劉將軍說的對!”話音剛落,眾人不約而同地高聲附和劉弘基,並再三懇求李淵攻打霍邑,進軍長安。
“大將軍,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請您答應吧!”李世民懇求父親。
李淵默不吭聲,擰眉思索。良久,他抬眼掃視了眾人一圈,然後將眼睛轉向裴寂。裴寂會意,開口對大家說:
“大將軍並不是不舉義旗,隻是想先穩住根本,然後再傾力肅清亂賊,平定天下。所以,請諸位能夠理解大將軍的良苦用心哪!”
“機不可失,大將軍!在下以為現在是奪取長安的最佳時機,千萬不能錯過。”李建成接著又向父親進諫。
“大哥說的是。”李世民隨聲應道,“如今李密正全力攻打洛陽,無力西進關中。而隋軍也將主要兵力放在保東都上,無暇顧及關中。此時,我軍若能乘虛進攻,不用說霍邑、長安,就是整個關中也都是我們的了。如此良機,豈能輕易錯失?望大將軍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