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數百年前大陳王朝分裂,天下裂為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大國以縉雲,青霄,瀏陽相互製衡,小國各自依附大國,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如此,雖說邊境小戰不斷,但也還算安寧。
三大國之一的縉雲,地處平原,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在如今的動蕩局勢中倒自是巍峨不移,頗有強國之風。
然當今聖上年歲已高,諸皇子自然暗中明裏爭奪較量。先皇後龍氏在生產之日難產而死,產下一足月男胎,卻在出生後數日,被一場風寒奪取性命,陛下傷懷,七日不曾早朝,而後下旨追封其為端仁太子。
後宮由柔貴妃蔣氏掌首,生二皇子蕭涯,柔貴妃之父乃當今慶國公蔣桓,掌西北大軍,其兄為吏部尚書。因母家強勢,二皇子繼位呼聲甚高。
三皇子蕭典生母乃一宮女,產後封為玉嬪。
四皇子蕭然,母為當今禮部尚書之女婉淑妃花氏,婉淑妃另育有一女,大公主錦和,嫁與帝師之子。
五皇子蕭啟,敏賢妃唐氏之子,敏賢妃胞弟,乃當朝丞相唐鼎業。
其餘諸子,皆年歲尚小,尚不足慮。
若說前朝是蕭家的天下,後宮則無疑以龍家為尊。
龍家,立足於縉雲帝都核心之地。
自縉雲建國,曆經九代帝王,所立皇後,無一例外皆出於龍家。故民間有雲,得龍家女者得天下。龍家亦被譽為百年鳳家。今聖上已故皇後便是龍家現任家主唯一嫡妹。
皇後去世後,龍家尚未有年齡適佳嫡女,當時朝中亦有大臣上書立柔貴妃為後,而皇帝卻以深悼皇後為由,將折子擱下,並柔貴妃也言,先皇後之賢德,所望卻不能及,自己不配為繼後。故中宮後位空缺至今。
當今聖上四子成年,皆未娶正妻,天下明眼之人皆笑言,恐龍家二位嫡小姐一日未嫁,宮中皇子便一日不娶。
聽聞在一日宴會上,二皇子攜眾人飲酒吟詩,恰遇年僅八歲的龍家嫡長小姐龍卿華,傳聞中,龍大小姐一襲醉紅闊袖長裙,臉若初桃,姣姣明目,顧盼生姿,小小年紀便見傾國之色。
二皇子一見誤為天人,並言男兒大丈夫在世,一為建功立業,名流千史,二則當娶妻如此,方對得住來這世間走這一遭。蕭涯敢如此放言,仗得自然是皇族身份,若是尋常世族,等待他的恐怕不是眾人豔羨,而是龍家無盡的打壓。
而後,二皇子向貴妃請旨,望訂下這門親事,貴妃容顏大悅,欲為其下旨,但此事卻不知為何沒了下文,旨意終究沒能下到龍家,而龍家清貴之名愈甚。
然龍家雖是世代皇後之家,男子卻從不出仕,龍家男子成年之後,除嫡長子為繼任家主,其餘諸子皆出家門,縱情於山水。如此一來,倒是免了外戚專政之嫌。
這一日,天色未亮,帝都大街上便布滿了青衣家丁,將大道盡數清理,人數雖多,卻無人忙亂,井井有條。
其後,更是大批侍衛站於大街兩道,做恭迎之姿。這批侍衛個個行動敏捷,絲毫不差,更有人察覺,這些人若是分散,個個足以成為威震一方的高手,如今卻甘心立於街頭,帝都人人皆在猜測,他們迎的究竟是何人。
皇宮之中,皇帝放下朱筆,向伏在下手的恭親王之子蕭過頑笑道“你當真不去接她,老二可是老早就出宮了,算算時辰,也差不多到龍府了。”
簫過綿綿一笑,謫仙般的麵龐染上了幾絲煙塵氣,當真是君子如玉,舉世無雙。
蕭過道,“卿華八年未歸,莫說臣,難道陛下不想瞧瞧她。”皇帝聞言,撫掌大笑,“就說你小子今日怎麼陪朕看了那麼久的折子,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釜底抽薪,怕老二今日是見不到美人了。也罷,拿朕的牌子去吧。”
簫無過緩緩起身,對著皇帝行了個大禮,恭敬道“臣,遵陛下聖命。”皇帝大笑不止,“好了好了,別假正經了,快些去吧。”
蕭過剛恭敬退下,恭親王便從幕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