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放!”劉七神色緊張,連連調度。
漢軍陣內,衛青居中高據指揮車上,劉七身處一線指揮作戰,陳慶之提狼牙棒帶著一百精兵往來巡邏,以防金軍在哪個疏忽處突破,石遷則跑來跑去,組織後防。戰事雖緊,漢軍陣中卻仍是有條不紊,防禦頑強。
第五隊金軍幾乎無人到達第一層戰車處,全部死在岸上十丈之內,但後麵,第六隊金軍已經衝了上來。
衛青看著金軍的衝鋒,心中也是十分佩服。不僅佩服金軍的勇氣,更佩服對手的指揮藝術。這十隊連衝,一隊緊接著一隊,前隊除了衝鋒或戰死,再無別的選擇,一後退就會被後麵的戰友殺掉,如此一隊監督一隊,前麵九隊都沒有退路,換句話說,至少九波攻擊是絕不會以敗回結束的,要麼人都死光,要麼完成突破。這種戰法應付當前的情形,應當是最好的辦法了。
正自思量,卻聽得前麵金軍連連吼叫,隻見金軍士兵迅速相互靠攏,手中舉起盾牌,排成密集陣形向前衝來。這種陣形不利於快速衝鋒,但防禦機弩的箭雨卻十分有效。隻是第六隊這一慢下來,後麵的第七隊、第八隊與第六隊就聚集在了一起,很快,第六到第十隊一萬五千金軍排列成了一個長長的騎兵盾牌陣,向前不停的移動著。
“第二層戰車放箭!”劉七見對手變陣,立刻下令,“第三層戰車放箭!”
三層戰車機弩齊發,如狂風驟雨,金軍一批又一批的倒下,卻一刻不停的一批又一批的攻上。
金軍部隊身後,號角聲再起,又是三萬金軍每三千人為一隊,列成前後相繼的陣勢衝了過來。金軍將領的意圖很明顯,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漢軍的阻攔,哪怕在這裏付出幾萬人的代價,隻要能在漢軍主力渡河前趕到河邊,就能全殲漢軍主力,那時幾萬人的損失相比漢軍的損失就是很小的了。
“所有人上前!放箭!”衛青眼見敵人已經決心以人命換突破,生怕三層戰車阻擋不住敵人,立刻下令所有後備隊都衝上來,一時間機弩和普通弓箭一起發射,力量大增,第一批金軍所剩的四隊終於亂了,紛紛向後逃去。
第二批金軍此時已經接近,眼見第一批金軍逃回,第二批金軍隊伍中衝出數十名弓箭手來,向第一批金軍的敗兵一頓亂射,當既射死了上百人。
第一批金軍的敗兵眼見無法後退,又紛紛轉回身來,嚎叫著再次衝上。
這一回可就沒什麼組織和氣勢了,隻是退也是死,隻能前進。漢軍陣中機弩響個不停,這第一批金軍十有八九都被消滅在陣前,雖有數人接近大車,大車上護衛的漢軍士兵早就嚴陣以待了,這幾個金軍很快就被近戰消滅掉了。
第一批金軍被殺光,第二批金軍還未到這中間的片刻時間裏,石遷又是跳又是叫又是罵,催促著後麵的士兵把弩箭搬上車去。機弩雖然神威非常,但一弩十箭,箭的消耗量十分的驚人,隻這一會兒功夫,大車上的弩箭都已經消耗了七八成。
第二批金軍抵達了,隻見最前麵的金軍紛紛舉起了大盾。這大盾由九層羊氈反複槌打而成,高達九尺,寬四尺,足以把整個騎兵遮住,隻在中間開上兩個洞來觀察前麵,如是以鐵來鑄造這種大盾,隻怕沒人能拿得動,現在以羊氈為料,隻是四麵骨架用輕而結實的鬆木,一個健壯的騎兵完全可以持著它縱馬前行。這種盾就是專門來對付敵人弓箭密集的情形的。
機弩雖然神威,但羊氈極為粘性,三層戰車上機弩全開,卻仍無法有效突破這羊氈大盾。敵軍一步步向第一層戰車逼來。
“停箭!”衛青和劉七幾乎同時發令。兩人的判斷都是相同的:機弩打不透大盾,空耗弩箭。
戰場上突然有了瞬時的寂靜。
這一邊,漢軍不再發弩箭,那一邊,金軍列隊前行,不呐喊不衝鋒。
然而這寂靜隻是暫時的。
當金軍接近至離第一層戰車不過五丈距離時,金軍指揮官喜形於色,拔出腰刀正要發令進攻,猛聽得一聲號炮,漢軍營內飛數十支短矛來!
這一下距離又近,短矛沉重,直破羊氈大盾,多有一矛擊殺數層金軍的情形,一時間漢軍陣前,金軍如被鐮刀割倒的稻穀一樣成片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