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科普
粉紅家園
流感疫苗:每年打一次還未必蒙中?通用疫苗來啦!
最近,來自美國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在《科學》和《自然醫學》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這些進展令世人進一步看到了通用流感疫苗麵世的曙光。
這兩個小組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血凝素(以下簡稱HA)作為構建通用疫苗的骨架。這種蛋白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麵,對病毒致病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堪稱病毒感染的急先鋒。除此之外,HA進入人體後相當紮眼,一旦被免疫係統所識別,即會引發強烈的應答,這個特性使它成為疫苗研究者長期關注的焦點。
從結構上看,HA蛋白的外形像一隻蘑菇。冠蓋部分是高頻突變的重災區,同時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而莖稈部分非常保守,很少發生突變,但是莖稈在冠蓋的掩護下,僅有微弱的免疫原性。這一矛盾的存在,使目前最常用的滅活流感疫苗難以滿足人們預防疾病的需求。
兩組科學家的研究目的非常一致,即研發一種不帶有冠蓋、僅保留莖稈的疫苗,使此前隱藏於冠蓋下的莖稈能夠更好地為免疫係統所識別。這樣的疫苗既可有效避免突變頻率過高導致的失效問題,同時莖稈的保守特征可以大幅提高疫苗的廣譜性。
然而,通用疫苗完成從動物到人類的驚險一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來,研究者需要在人體內進行完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才能真正使這類疫苗造福飽受流感困擾的人類,而這至少要花費數年時間。(整理自果殼網)
囫圇吞棗難消化、細嚼慢咽防胃癌?
有調查證明,吃飯總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曲黴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雖然細嚼慢咽對促進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囫圇吞棗和胃腸道的癌症有關。同時細嚼慢咽也沒有使黃曲黴素“滅毒”的作用。
咀嚼能起多大作用?咀嚼活動可以將大塊的固體切割研磨成細碎的食糜,混合唾液使食物變得柔軟、便於吞咽。並且咀嚼動作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為食物進入消化道以後的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做好準備。雖然說咀嚼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因此吃飯囫圇吞棗就會引起消化係統功能的障礙。而咀嚼習慣對其他胃腸道腫瘤的影響,則是缺乏依據的。
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和胃癌發病相關的飲食因素中,過多食鹽或亞硝酸鹽的攝入會增加罹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則能降低罹癌風險,囫圇吞棗和其他一些不良飲食習慣結合起來,也是有可能增加罹病風險。
(整理自流言百科)
2017年,你就可以把近視眼鏡扔了!
近日,加拿大一家科技公司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高科技仿生鏡片。研究人員表示,戴上仿生鏡片後,隻要短短10秒鍾,就可以讓視力快速恢複,而原來不良的視力不但能夠被矯正,還能比1.0的視力好兩倍!
據英國媒體報道,加拿大Ocumetics科技公司執行長韋伯斥資300多萬美金,與研究團隊耗費8年時間,終於開發出“Ocumetic仿生鏡片”。根據Ocumetics公司網站介紹,隻要使用者戴上仿生鏡片,用生理食鹽水衝洗後,在10秒內仿生鏡片就會在眼球上擴散開來,馬上矯正視力,整個安裝過程隻要8分鍾,佩戴者眼球便不會感到疼痛和刺激。
韋伯表示,使用者安裝仿生鏡片後,不但能矯正視力,視力還會比普通人還要好很多。韋伯說,仿生鏡片的技術非常安全,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同時也不會有閃光或是夜盲的問題,但僅限年齡超過25歲以上的成年人使用,因為超過這個年紀的人眼睛結構才是完全成熟的。
目前,韋伯已經於4月在權威眼科醫師會議上向大家公開了這門頂尖技術,在加拿大及其他國家政府認可仿生鏡片的技術前,將會先進行動物實驗,再對視力不佳的病患進行測試。所以,這項近視人群的福音,最快將在2017年正式出現在市麵上。(整理自環球發明)
把“醫生”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