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一個GAY
正當父母苦惱自己的孩子一直單身,不肯戀愛結婚時,可能一個被隱藏了很多年的現實問題,在父母使出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之後,會漸漸浮出水麵——其實,我是一個GAY。
在異性戀依然是主流的今天,同性戀難以被社會認可,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對於任何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來說,父母能夠接受兒女是同性戀的少之又少。
2006年,衛生部門首次公布了處於性活躍期的中國男同性戀者的估算資料——500萬至1000萬。而據長期研究同性戀問題的青島大學教授張北川估計,中國內地15歲至60歲的同性戀人數約為3000萬,其中男同性戀和雙性戀2000萬,女同性戀為1000萬;著名學者李銀河則根據社會學依據的同性戀者占總人口比例3%到4%認為,中國的同性戀者應該有約5000萬人。
這樣一個數量的群體,實在不應該受到社會及其家庭地排斥與忽視。
【同性戀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同性戀是一種自然現象。學術界對同性戀發生的原因一直在進行探討,並提出了不同的解釋。大致分為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是天生的,並從基因、大腦結構、胚胎發育、性激素分泌水平等方麵尋求證據,如發現同性戀者的下丘腦與異性戀者不同。
另一種認為是後天習得的,因教養方式、童年生長環境、個人經曆和境遇等有關。還有學者認為,同性戀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但至今,對同性戀產生的原因還沒有定論,仍是個謎。
【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有什麼不同?】
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相比,隻是性傾向不同,在心理健康方麵沒有顯著差異,即用心理健康指標無法區分同性戀群體和異性戀群體。在其他方麵,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也沒有什麼大的差異。
由倫敦大學學院的兩位神經生物學學者主持的“觀看異性或同性戀愛伴侶臉部時的大腦反應”研究報告發表在2010年12月31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雜誌上。根據該項研究,當戀愛感覺出現時,不同的人在大腦皮層和皮層下區域所相應產生的生理反應完全一樣。
研究報告結論認為,不論男人或女人,也不論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當人們在視覺的觸發下產生愛戀感受時,大腦中被激活和被抑製的反應狀態沒有差別。
【同性戀是不是一種精神病?】
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生理或是心理疾病,而是與占據人口多數的異性戀相對的一個群體。同性戀隻是擁有不同的性取向,無論是先天決定還是後天選擇,他們的感情生活和異性戀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同性戀不代表淫亂,大量的同性戀者都堅守著唯一愛人;異性戀也不總是忠貞,這一點更加無須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