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法宮大廳
話說距今天時隔348年6個月零19天的早上,整個巴黎市的市民被巴黎舊城、大學城和巴黎新城這三重城垣裏漫天轟鳴的鍾聲所驚醒。然而,1482年1月6日這一天,在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一大清早就促使所有的鍾漫天轟鳴、整個巴黎市的市民被驚醒的事情,也無關緊要,既非庇卡底人打來,也不是勃艮第人來攻城,大街上也沒有抬著聖物盒的隊伍浩蕩遊行。拉阿斯城,即大學城的舊稱。的學子們最近也是安分了許多,沒有造反。被稱為“無比赫赫之主”的國王陛下也沒有入城,甚至當天的巴黎司法宮廣場上也沒有上演吊死男女扒手的戲劇,更沒有某個“奇裝異服”的外國使節來造訪。總之,既沒有什麼大人物到來,也沒有什麼轟動的事情發生。隻不過這一天是從弗朗德勒來的使團到巴黎的第二天。
這個使團來巴黎的目的是為法國王儲和弗朗德勒的瑪格麗特公主“締結婚約”的。他們的到來,令波旁紅衣主教好生厭煩,可是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紅衣主教們最終還是擺出一副笑臉來歡迎這群來自弗朗德勒的、土裏土氣的“鄉巴佬”。為了增添熱鬧的氣氛,主教們還專門找人在波旁府邸演“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劇。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而至的一場瓢潑大雨,將很多布置精美的華麗帷幔都衝刷掉了。
很湊巧,1482年1月6日,就像法國曆史學家若望·德·特洛瓦說的那樣,這一天是“讓全體巴黎人民激動和興奮”的一天,因為今天是適逢從遠古以來就有的兩個節日:主顯節和狂歡節主顯節,又稱顯聖節。據《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三次顯聖,故天主教稱為“三王來朝節”,定為1月6日。狂歡節,是中世紀民間的狂歡節日。。在今天這個萬分隆重的日子裏,按照傳統,不僅要在河灘上放焰火,還要在布拉格教堂中五月樹和在司法宮上演神秘的宗教劇。早在5日的晚上,市長大人就命令穿著紫紅色毛料上衣、胸前綴著白色大十字的差役,在街上的十字路口用喇叭向市民們通告節目的安排。
第二天清早,幾乎所有的巴黎市民都關上自家的門窗和店鋪,從四麵八方紛紛湧向這三個指定的地方,大街上人頭攢動,場麵可謂是壯觀之極。每個人早就打算好了要去哪裏看什麼樣的節目,不過,最讓人佩服的還是巴黎市的一些老居民,他們深知這個時候趕往什麼地方最有意思。他們認為,這個時候去看那棵五月樹是沒什麼樂趣的,因為一月的天氣是很寒冷的,站在寒冷的天氣裏看一棵樹肯定是沒什麼意思的,去看放焰火還不錯,還有就是去司法宮看宗教劇也很不錯,因為司法宮在這個時候非常暖和。
大多數市民都奔向了司法宮去看宗教劇,因為他們知道,前兩天從弗朗德勒來的使團也會來看,並且他們還會觀看在同一大廳舉行的推舉愚人王的場麵。不過,這麼多人要想在今天這個熱鬧的日子裏擠進司法大廳可不是一件易事。盡管在當時,司法宮大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廳。
隻見絡繹不絕的人群,猶如奔騰不息的洪流一樣源源不斷地擠進已經人滿為患的司法宮大廳。各個通向這裏的街道一時間都成了大小不一的小河道。司法宮是一個高大的哥特式建築,它正麵的中央有一道大台階,上上下下的人流交織在一起,可謂是擁擠不堪。在中央台階底下,人流順著兩邊的斜坡迅速地朝著兩個方向擴散開來。此時的場景,就像一個巨大的噴泉由司法宮中央噴射開來,向四周流著散亂的水柱。喧鬧聲、還有成千上萬隻腳踩踏出來的腳步聲,充斥在司法宮廣場的上空,以至於廣場上顯得無比熱鬧。不過此時還有一種聲響蓋過了其他任何一種聲響,那就是警察在維持秩序時推搡和喊叫的聲音。其實,這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因為,善於維持良好的秩序一向都是這些警察們的優良傳統。在今天這個重大的日子裏,很顯然他們是不敢有絲毫懈怠的。
有很多人眼見擠進司法宮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又不想錯過這樣的熱鬧,所以他們迅速爬到窗戶或屋頂上,在高處由上而下注視著整個司法宮,注視著猶如潮湧的人群。時至今日,巴黎仍然有很多人喜歡觀望由許多看熱鬧的人組成的場麵,就算是看不到裏麵發生什麼事情,不過隻要想想,也會覺得很有意思。
不妨假設一下,倘若我們這些生活在1830年的人也加入了這群十五世紀的巴黎市民當中,同他們一起前呼後擁、你推我搡、跌跌撞撞地擠進原本十分寬敞,而1482年1月6日這天卻顯得特別窄小的司法宮大廳,我想那場麵肯定會很有趣。更何況我們周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那麼的古老,我們定然會覺得格外的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