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愛灑邊關(1 / 3)

——記廣西憑祥市公安邊防女警官馮曉萍

形象

作者:石佰華 石相國

刀架到脖子上,她臨危不亂;每次執行重要任務,她都親力親為;她組建女子山歌隊,傳唱“法”歌,成為南疆國門招牌;她不是“鐵娘子”,卻有著母性的嗬護,5年如一日照顧毒販遺孤;她對部屬很嚴厲,卻處處為他們著想,也被部屬深深地愛戴著。

她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公安邊防大隊政委馮曉萍。

生死關頭臨危不亂

1991年,馮曉萍從廣西人民警察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憑祥市公安邊防大隊工作,一幹就是將近20年。90年代初,位於中越邊境的憑祥是著名的雷區。馮曉萍說,剛工作時她經常聽到排雷的聲音,當時她任大隊邊管內勤,其中一項工作就是保管收繳上來的槍支、手榴彈、炮彈和毒品等。“由於收繳上來的涉爆物品比較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爆破一批,記得當時我和市公安局的一名技術員帶上涉爆物品,開著吉普車去空曠的地方爆破。每次聽到震天動地的爆炸聲都很害怕。當時確實有些膽小。”

如今,雷區已成了紅紅火火的邊貿市場。但是由於中越邊境便道、小道多,人流、物流繁忙,邊境社會管控形勢依然嚴峻。不過特殊經曆也塑造了馮曉萍果斷堅毅、臨危不亂的性格。

2010年6月份,轄區的兩個屯因山林、土地糾紛,村民矛盾激化,即將發生嚴重衝突。接到報警後,馮曉萍立即帶領民警趕到事發屯,此時另外一個屯的村民已經帶著棍棒、長刀等工具衝到這裏。看到民警趕到,當地幹部為了避免群眾發生衝突,用高音喇叭不斷地喊:“派出所民警來了,大家不要衝動!”

“村民越來越多,形勢危急,我和民警們想都沒想就去攔他們。一個村民非常激動,上前就將一把長刀架到我脖子上,正好被趕到的幾名戰士看到,他們要衝上來控製這位村民,被我攔住了。之後,這位村民和我對視了幾秒鍾,就自己放下了刀。”馮曉萍說。

這樣的事情,在馮曉萍的經曆中還有很多,但她總是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回答。

馮曉萍在憑祥市那艾邊防派出所任副所長時,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公路的建設者來自四麵八方'因勞資、工程建設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有一次情況最為緊急,兩個工程隊因勞資問題發生矛盾,雙方都聚集了很多人,還拿著刀具、鋼管、木棒等準備械鬥。聞訊後,馮曉萍帶領4名民警,第一時間衝到了現場,將事件平息了下來。

“當時氣氛很嚇人,假如有某人衝動隻要喊一聲打,整個現場就很可能一團糟,我們就很難控製局麵了'過後我們幾個都捏了一把汗,但現在說出來又覺得沒什麼。也許是女同誌有優勢,每次出警別人看到我好像氣氛就緩和了很多,尤其是一些緊急場麵。”馮曉萍說。

在近20年的從警生涯中,馮曉萍從沒因為自己是女同誌,就特殊地對待自己。2004年明,馮曉萍已經懷孕了兩個多月。某天,派出所裏突然接到報警稱,高速公路建設工地上有兩幫工人鬧矛盾,情緒激動,她本能地跳上已發動的警車,愣是被民警們給拉下了車。

組建山歌隊傳唱“法”歌

“毒品就是那魔鬼,吸食上癮不可收,傷你身來要你命喲……哥哥妹妹莫近它,齊心協力把毒除……”在南疆國門第一村——憑祥市友誼鎮禮茶村,活躍著一支女子山歌隊,她們自編自唱通俗易懂的壯族山歌,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引導村民遵紀守法。這支山歌隊就是馮曉萍一手策劃組建的。

“剛開始,村裏的一些吸毒人員聽到我們唱禁毒山歌,拔腿就跑。”女子山歌隊隊員陸玉群說,後來聽多了,一些吸毒者也跟著唱起來。馮曉萍政委介紹,女子山歌隊用自編自唱壯族山歌的形式,向邊境線上的村民宣傳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其中有禁毒的、非法入境的,還有計生方麵的。

碰上盛大節日時,山歌隊還會編一些與時俱進的山歌。不久前,馮曉萍就組織女子山歌隊排練“愛國護法”山歌,開展“做知法、守法、護法好邊民”法律山歌進村寨活動。

每年的“6·26”國際禁毒日前後,馮曉萍就組織女子山歌隊利用群眾趕圩之機,多次集中傳唱《吸毒果然害處多》等山歌,宣傳禁毒法律法規。其內容連村裏的小孩都聽得懂,很受村民們喜愛。比如《吸毒果然害處多》中,“肩膀高過耳朵多”描寫的就是吸毒者身體萎縮,低著頭顱,聳起肩膀的悲慘形象,很多人都會唱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