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章 天外天(1)(2 / 3)

“帝皇出行,萬眾俯首;率土之濱,莫敢不從。”我下意識地複述史書中描寫秦始皇的句子。

那馬車的出現顛覆了我的人生常識與所有的知識體係,唯一能夠跟它拉上關係的,便是中國神話裏的“玉帝十子出巡、十日禍亂天下”。

那是跟後羿射日、嫦娥奔月有關的另外一個神話。

玉帝十子本該每日排班出巡,隻以一個太陽照亮下界,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豐衣足食,快樂無憂。久而久之,十子玩忽職守,竟然十子、十太陽車同時出巡。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中,產生的光照熱量增加十倍,百姓種下的禾苗都被烤焦,無衣無食,苦不堪言,這才引發了後羿射日的壯舉與嫦娥奔月的慘劇。

我此刻看到雖然隻是一架黃金馬車,但它產生的光芒卻勝過十個、百個、千個太陽。

此刻,它的奔行速度一定極快,隻不過天與地的距離太遠,我觀察它的時候就像普通人觀察一架飛行中的波音747那樣,它飛得再快,我也能看清它的動態。

那黃金馬車從正東方出現,橫跨中天,又消失在正西方,隻剩下黃金餘光。

天上那縫隙還在,透過縫隙,我看到了另一個重巒疊嶂、城闕森然的世界。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我記起了唐人詩句,而這最誇張的兩句詩所表現出的境界,竟然在這一刻完美呈現在我頭頂的天空中。

“那是什麼地方?天外有天的‘天外天’嗎?”我的精神世界被無限製地延伸,而王老先生帶我領悟到的“天眼通、天心通、天耳通”正在發揮神奇的作用。

在將眼力、第六感、聽力發揮到極限時,我看到了一個人,感受到了他的心跳,聽到了他威嚴的聲音。

他說的是一種極為奇怪的語言,我雖然聽清了每一個音節,卻無法理解其意義。那聲音來自那裂縫,但同時又灑滿人間,無處不在。

這奇怪的一幕雖然出自艾伯倫的電腦模擬,卻對我造成了極大的震撼。直到金光完全消失,我的心潮才緩緩平靜下來。

我低下頭,輕輕閉目休息,讓近乎被金光耀盲了的雙眼深度放鬆,然後轉回身。

驀地,石陣深處影影綽綽地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如果不是事先與洛士、艾伯倫溝通過,知道他們曾見過半魚半人的怪物,此刻我多半無法在一瞬間判斷出那是什麼。

“是鮫人,艾伯倫曾經看到過的怪物,是海市蜃樓——”我立刻反應過來。

那怪物有無數個,但能夠觀其全貌的隻有一個,其餘的都在它後麵,被亂石遮擋住半邊。

這的確是一個半魚半人的形象,大約有兩人高,主體是人,隻不過在肩部多了雙鰭,又在腿部多了單尾,以至於當它直立時,那鰭和尾看起來實在累贅而笨拙。

怪物也是向天仰視的,應該是跟我剛剛一樣,是在仰望那光照天下的黃金馬車。

海市蜃樓隻是虛像,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我緩緩向前走,一直到了距離那怪物兩米遠的位置。

現在,我能看清它的背後,無數同類怪物向遠處延伸,至少有數百名,全都靜默不語,抬頭向天。更為奇特的,怪物腳下即是一望無際的海灘,左前方即是波濤起伏的大海。

由此可知,海市蜃樓的源頭是在東海之濱的某處,這些怪物為了仰望那黃金馬車才離水上岸。

我沒有繼續向前,既然艾伯倫模擬出了這一切,他的電腦中一定有更詳細的資料,隻要向他索取就足夠了。

不知何時,大胡子和艾伯倫已經入陣,與我並肩而立。

“真是人間奇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即使身在51地區這種對地球事物探索的先驅機構中,我也每天都有嶄新的驚奇發現,譬如這種——”大胡子輕輕歎氣。

他並非自我吹噓,51地區憑借著美利堅合眾國的強大高科技驅動力,抓取資料的求知手段領先全球其他國家百倍之多。所以,其他國家境內發生奇聞怪事時,本國安保部門還未接到通知,其事件詳細報告已經傳遞到51地區總部去了。各國對於這種科技差距已經從暴怒到平靜、從平靜到沉默、從沉默到屈服,最終變成了一種習慣,心安理得地將51地區當做了解決問題的大救星,不思進取,泰然自若。

這是全人類的悲哀,但各國智庫都很明白,百年之內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不啻於癡人說夢。

“艾伯倫,說說你獲得的全部情況吧。以夏先生的能力,你不說,他也能完全剖析出來,比親曆者了解更多。”大胡子又說。

艾伯倫顯然並不同意上司的看法,哼了一聲。

51地區內部對我的看法並不重要,艾伯倫的發現也不值得討論。就像他被錯誤的情報源誤導的例子一樣,如果他將自己的分析說出來,也會給我或者其他人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反而影響了我的判斷。

“還可以向前走嗎?”我向那怪物後麵的空間指了指。

“當然可以,電腦模擬的過程是我親自操作的,不但把當時的情形按照一比一的絕對精確尺寸複原出來,更加上了自己的完美推論,構成了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體係。”艾伯倫回答。

科學家都是性情固執且完全自我的,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喜歡鑽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牛角尖裏。艾伯倫的研究已經誤入歧途,偏偏他還不自知、不自覺,依舊自負,盲目自信。

“自圓其說?”我微笑著重複。

如果一個人對某種奇怪現象能夠自圓其說的話,那就證明,他錯得一去千裏。

所謂的“自圓其說、全知、上帝視角”隻存在於文學家、小說家編造的故事中,也就是說,隻有上帝才能洞察一切後給出完美、詳細、準確、清晰的事件總結。

身為凡人,艾伯倫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甚至說,他的所謂“自圓其說”的理論是建立在錯誤的情報源基礎上,如高塔堆壘於沙灘,經不起海浪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