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河圖洛書(3)(1 / 3)

“你隨我來——”他向那兩座樓頂的兩幅圖畫一指。

我沿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聚精會神地聽著他的描述。

“右上生門,左下死門,右下生門,左上死門——這是此刻的陰陽變化,如果時間推移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那麼這種順逆關係、生克關係就會徹底顛覆。不過,並非一定是生變死或者死變生,那樣的話,規律就變得相當簡單了,根本不足以迷惑敵人。隻有‘看不透、猜不透’的奇門陣式才是有用的,否則,陣中所有目標,都將成為敵人打擊的活靶子。最好的迷宮,就是七分真、三分假的布局,在關鍵位置做手腳,敵人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他說。

當他的手指向左側樓頂時,又沉穩地接下去:“人類、戰馬全都步行,就產生了‘步數’的變化,並且用數字來表示。五十步、一百步、幾百步產生的結果完全不同。一個項目越是細分,產生的變化越多,就越讓守陣的敵人無所適從。所以,河圖洛書的工作原理就是將戰場擴到無窮大,將戰線拉到無限長,從而產生無窮多的變化,既迷惑敵人的心智,又擾亂敵人的視聽。你感到眩暈十分正常,如果連這種效果都產生不了,那麼河圖洛書也不會成為玄學遁陣的鼻祖了。”

在他的敘述中,我的頭又開始疼得像要炸開一樣。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可以用一個八卦表示,可以用一個六十四卦表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拋棄一個八卦、一個六十四卦的界限,用一百個八卦、一萬個六十四卦表示,可以嗎?答案是當然可以,因為我們麵對是一個無窮盡、無始終、無頭尾的世界,可以將一件事細分為一萬個、一億個步驟,然後計算其可能的變化。分的步驟越多,計算結果就越準確,直到在理論上把所有變化弄清楚——這個結果,在人類進化研究的領域被稱為‘基因圖譜DNA’。換句話說,我們把每一件事都以‘基因圖譜DNA’的模式來表達,那麼世間萬事的‘不確定性’就變成了零,而我們這些研究者、描述者就變成了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上帝。”他鎮定而清醒地敘述著,臉上沒有悲喜,語氣始終平靜。

他將河圖洛書與“基因圖譜DNA”相提並論,該理論是全新的,從未被玄學家、生物學家提出來,是一個獨辟蹊徑、視野高明的命題。

我眼前飄舞著河圖八卦與洛書六十四卦的種種變化,隻有勉強低下頭,極力抵抗著那種波濤洶湧的眩暈感。

當然,很早之前就有舊政府玄學家提出,河圖洛書跟國家命運、民心向背有很大關係,建議舊政府拿出專門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援這件事,為人民福祉而努力研究。

那時候,學者們充滿報效國家、變革民族的雄心壯誌,不斷地向舊政府獻計獻策,或慷慨陳詞,痛罵指斥舊政府的弊端;或暗度陳倉,從西洋、東洋和八國聯軍政府那裏取經,妄圖以科技進步來徐圖改變。

結果,所有人都看到了,學者殞命,霸王橫行,天理昭昭,不得伸張。

唯一的緣由,就是這些學者們書呆子氣太重,什麼都沒有計劃好,就開始憑著一腔熱血展開行動,既沒有武器彈藥,又沒有高官罩著,最後隻能是死路一條。

如果嶽不群能夠達到“基因圖譜DNA”式的玄學計算程度,那麼天下就都在他掌握之中了。

這是日本的幸運,卻是中國的不幸。

在八卦、六十四卦的飛旋海洋之中,我站立不穩,隻好頹然坐下,左手撐地,勉強堅持,不讓自己倒下去。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從沒有人說過玄學要在文、武之外獨掌乾坤。從古至今,沒有任何執政者願意承認玄學、奇術的存在,將其視為鬼神邪說。它真實存在,而且是宇宙真理,容不得隨意否定。我是日本人,但我首先是個世界人、地球人,一定會尊重萬事萬物的原始規律。萬事萬物皆有其王,如今……當下……我就是……奇術……之王……”嶽不群仰天長嘯,最後一句話,從他口中大聲嘶吼著噴湧出來,聲浪陣陣,撲向經十路以北。

傳統意義上,經十路以北、北園路以南、二環東路以西、緯十二路以東屬於濟南的最根本核心。

嶽不群在此地建立陣地,居高俯瞰,易守難攻,隱隱然已經控製了整個城池的命運。

“你贏了。”我悲哀歎氣。

“你承認我贏了並不重要,我要全天下都承認,都承認我嶽不群是奇術之王,是亞洲之主——”他彎下腰,雙手揪住我的肩膀,使勁搖晃著。

他的表情猙獰可怖,五官全部扭曲,仿佛一個酩酊大醉的精神病人,詭異到極點,令人不寒而栗。

“我隻能代表我自己,代表不了其他任何人。”我說。

他的雙眼深處各有一朵藍色的磷火無聲地跳蕩著,那是欲望之火,欲火已經將他燒得失去了理智。

“你當然可以,隻要你服從於我,今後你可以代表我去行使權力,讓所有中原奇術師望風歸順,成為我嶽不群的附庸。那時候,我不但要雄踞中原,更要鎮壓東南西北各國,令四夷賓服,八方來朝。你跟著我,隻有莫大的好處,絕無半點壞處!”嶽不群的臉越壓越低,鼻尖幾乎要觸到我的鼻尖。

如此近的距離之下,我如果出刀,勝算應該已經提升到最高點。

“我還有一事不明。”我說。

“講!”嶽不群預感到大事可成,臉上的表情略有緩和,緊繃的咀嚼肌也放鬆下來。

“我想問,千帳燈是一千盞燈嗎?如果不是,到底有多少盞?”我問。

這個問題甚是滑稽,就像從未有人問“降龍十八掌”是真正用來降龍的嗎?

關於奇術、武功的起名問題學問太深,難以用簡單的否定或者肯定來解釋。

“為什麼要如此問?”他問。

“昔日諸葛武侯仙逝於五丈原,那高原並非五丈方圓,而是代表他自此之後永遠離開五丈紅塵。所以,今日際會,我想弄清楚這一點——”我凝視嶽不群的眼睛,距離如此之近,幾乎能看清對方眼球上的血絲數目。

我要殺他,但此刻仍舊不是最佳時機,因為我看不到他眼中的鬆懈。恰恰相反,他眼中隻有殺氣,渾身布滿殺氣,與天地山川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