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地下有龍(2)(3 / 3)

地圖上的標注文字都是舊政府的繁體字,一絲不苟,清清楚楚。而且,很多地名都采用了舊稱,也就是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稱呼。

這種地圖市麵上根本沒有銷售流通,隻在政府的檔案部門才能查閱得到。

“十二米,四十八小時內可通?”連城璧問。

工頭使勁點頭:“那是肯定的,如果岩層硬度沒有明顯變化,我保證在二十到三十個小時內打通。小姐給的加班費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肯定好好幹,不辜負小姐的獎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在任何年間、任何事情上都會奏效。

這工頭的外表樣貌憨厚老實,一看就知道是值得信任的人。

“獎金不是問題,不過大家都要注意安全,我不希望看到聽到任何人員傷亡的消息。”連城璧嚴肅地叮囑。

“是是是,小姐,放心吧,這些人都是常年跟著鐵路局鑽山開洞的,經驗豐富,人也機靈。”工頭回答。

“你去忙吧,我跟夏先生研究一下圖紙。”連城璧說。

工頭答應一聲,立刻折返,招呼工人們加勁幹活。

我們帶著圖紙後退了一個拐彎,把圖紙鋪在牆上。

“這圖紙是呂丞相搞到手的,言軍師沒發瘋之前,認定這是進入鏡室的正確道路。所以,我們一直在按照‘笨辦法’做事,沿著這條路前進。”連城璧解釋。

圖紙上,在百花公園附近有著一段很明顯的密集等高線標誌。按照比例尺換算,那裏是一條東西五百米長、上下二百米坡降、南北八十米寬度的溝壑。既然這是一條地下運兵道,那麼溝壑上麵肯定有橋,供車輛通過。

現在,等高線旁邊打著一個問號,問號後麵的括弧裏寫著幾個字——“斷?衛星掃描不到?信號無顯示?”

我指向那行字,直截了當地問:“這裏有問題?”

連城璧點頭承認:“是,我們通過衛星遠程掃描,在這裏發現了地質斷層。能說得通的解釋有兩種,其一是橋梁年久失修,自然斷折墜入溝壑,其二是鏡室修完之後,炸斷橋梁,以此為天然壕溝。”

我立刻找到了第三種可能:“應該還有其三,當初鏡室建造選址的時候,就是瞄準了這條斷橋溝壑。以現代化的橋梁修建技術,斜拉鋼索橋的最快修建記錄是四十天,要複原一座八十米長的橋,簡直是兒戲一般。可是,在甬道裏是無法修建斜拉橋的,要想通過,隻能是……”

連城璧點頭:“對,我們設想過很多種可能。到了那個地方,除了加急修建鋼索橋,再沒有其它辦法了。還好,萬師傅是這方麵的萬事通,認識很多搭建浮橋、索橋的專業隊伍,能夠解決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問題。”

鋼索橋屬於簡易橋梁的範圍,其施工方法是在溝壑兩端設立深入岩層的錨樁,然後將鐵鎖鏈扣在錨樁上,一般會有七條至十五條鎖鏈。鎖鏈橫向也有鎖扣相連,最後以鋼板鋪貼為橋麵。

這種單純的建築工程技術方麵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即使費時費力一些,也沒有大問題。不過,連城璧談到這些問題時,一直愁眉緊鎖,一定另有隱情。

“連小姐,我看你愁眉不展,是不是還有一些更深層的問題?”我問。

同時,我在等高線密集之處,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無數寬度隻有十分之一毫米的線條竟然組成了一條蜿蜒矯健的長龍。

那的確是一條非常形象的長龍,龍頭向東,遙指東外環、高新區;龍尾向西,指向大明湖、火車站一線。

“有龍——大吉還是大凶,未可知也!”我在心底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