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宇宙第一鏡室(1)(2 / 2)

事實證明,人類的智商不會相差很多,競爭手段、拚搏實力也不會差很多,所以,將敵人落下十步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最可能的,就是大家的機會都差不多,然後比一比誰能更幸運。

龔天養、辛藍白是兩個最好的反麵例子,他們以為圍繞“神相水鏡”發生的事情都是靜態的,隻要製定了完美緊湊的計劃,就能大獲成功。他們所犯的錯誤就在於,考慮問題的思路還是停留在數年以前,沒有加入新思維。

比如龔天養,他以為有著比深潛機器人稍差一點的潛水技術,就能在水中予取予求。

比如辛藍白,他以為現在還是全球盜墓的個人英雄時代,卻完全忘了最新的全球定位技術、精準勘探技術、細節爆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隻要善加利用,即使是盜墓新手,也能把同樣一件事做得很完美。

說到底,他倆失敗於太依賴自己的經驗,卻從未想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大數據年代,兩個人的手工經驗已經沒有任何先進性可言。

“你不敢去,我去。”楚楚站起來,單手扶頭,搖晃了幾下,突然重重地坐倒。

“我們都累了,隻能休息,養足精神再戰。”我說。

其實,今晚我們三個隻喝了酒,根本沒有吃東西,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虛弱狀態。

“好吧,大哥,我聽你的。”楚楚終於不再堅持了。

血膽蠱婆叫了宵夜,我們一起用餐。

楚楚的食欲極差,麵前的半碗湯隻喝了兩口便說自己飽了。

“今晚再聯係龔天養,直到聯係上為止。”她吩咐血膽蠱婆。

血膽蠱婆苦笑著答應:“是,少主。”

那個號碼我已經試過無數次,次次無法接通。

看起來,要想聯絡龔天養,就必須要趕到他與辛藍白打通的盜洞去。但是,那樣一來,危險成倍增加,誰都猜不到那“龍笑”和“龍”什麼時候會再次出現。

關於“龍”這種生物,人類描繪它、讚美它的文字早就如同黃河之水,曆朝曆代滔滔不絕。

首先,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百鱗之長,常用來象征祥瑞,也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古籍之中,龍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並且,它能顯能隱,能飛能泅,能細能粗,能短能長。它的大致行動軌跡為春分節氣一飛衝天,秋分節氣潛於深淵,平時則是主宰人間雲雨,為人間的農作物豐收提供豐沛的灌溉保障。

由最早的秦始皇登基到滿清末代皇帝失位的這段漫長歲月中,龍一直都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至高的權力和帝王的東西,比如龍種、龍顏、龍袍、龍宮等。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並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

曆代古籍中都曾記錄過“龍”的存在——

先秦《竹書紀年》中記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

《路史?後紀》卷十一中記載:當舜之時,人來效獻龍,求能食之。高陽之後,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賜之氏白豢龍。封於鬷川,於是始有豢龍之官。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帝舜氏世有畜龍也。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

《新唐書?五行誌三》中記載:貞元末,資江得龍丈餘,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老姓縱觀。三日,為煙所熏而死。

《唐年補錄》中記載:唐鹹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

《遼史?太祖本紀下》中記載:神冊五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於拽刺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府。

我列舉以上內容,就是想將龔天養電話裏講的那“龍”與古籍中記載的“龍”聯係起來,不把它當成是憑空出現的妖孽,而是一種自古有之的真實生物。

當然,我不是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對這條“龍”的出現,暫時拿不出合理的解釋。

這時候,我想到最多的就是齊眉和哥舒水袖、哥舒飛天。他們多年盤踞於小屋,對於“鬼哭、龍笑”應該有著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