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過江(上)(2 / 2)

而王朗迎戰孫策,抽調三萬有餘,僅餘不到半數兵馬。

固陵大敗,幾乎損失殆盡,隻有不到三成兵馬逃了回來。

我的好嶽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防著顏闕做大,卻未料自毀長城的人,竟然是你!

朱鉉痛恨王朗擅自做主,但又很無奈。

沒有王朗的提攜,自己現如今,什麼也不是。

可惜了這大好的基業。

再看劉曄信中,對固守句張,卻頗有信心。

而且,令人稱奇的是,劉曄未曾親自入城與顏闕會麵,消息都是張逸、朱賁帶進帶出。

看完劉曄的信,朱鉉的心,算是放下一半。

還好,總算回來及時。

若是再遲半年光景,恐怕句張就危險了。

最起碼,朱鉉是這麼認為的。

招來張逸、朱賁,又詳細問了句張城內消息。

才得知一些信上沒有的情況。

林虎此番可是出了大力,立下首功。

會稽各處,乃至吳郡、丹陽,綠林豪傑都起來反對孫策,便是林虎之功。

想來也奇怪,朱鉉對豪傑,殺起來手不軟,這些人,怎麼還能如此出力相助?

朱鉉姑且放下心中疑問,先聽朱賁二人繼續陳述。

各縣城雖大多陷落,但周圍鄉村,因有義兵,孫策的部隊隻能龜縮城內。

百姓都是擁護太守王朗、鎮南將軍朱鉉的,唯有士族們歡迎孫策。

這些年,施行薄役輕租,挖渠開河,老百姓真得著實惠,生活甚為殷實,頗有些盛世的模樣。

如此局麵下,孫策進軍會稽,不得民心。

士族?

雖然朱鉉當年對士族最終網開一麵,但仇已經結下了。既然是死仇,就莫怪我日後棘手。

朱鉉心內冷笑。

孫策小兒,你家爺爺回來了。

我朱鉉的會稽,豈容你插足?自你入江東,無往不利。想當年,我也是縱橫江南。現今,老天給我機會,讓我回來。既如此,沙場一決雌雄!

見朱鉉發怔,張逸、朱賁好一會沒再講話。

一直待到朱鉉舉目看他們,方才言道:“將軍,劉先生要我等轉告。孫策早防著您了,在曆陽對岸布下重兵。切不可從那裏渡江。”

“不走曆陽?”朱鉉低頭尋思。

九江過江,必走曆陽。

因此處有橫江渡口,江麵寬闊,水流平穩。

劉曄擔心,孫策為防朱鉉,恐怕早已將橫江的船隻收走,更有可能在對岸埋有伏兵。

朱鉉即使能過江,也要走丹陽腹地。

丹陽多山壑,道路崎嶇難行。

若對方有埋伏,冒然踏入,插翅難飛。

“那該如何回去?”朱鉉有些抑鬱了。眼看著,江南故鄉近在眼前,卻被大江相隔。

張逸、朱賁見朱鉉此表情,趕忙稟道:“將軍,劉先生早就預備好了。您率軍走廬江,搶占無為。無為有渡口濡須塢,對岸乃是丹陽與豫章交界。孫策沒有派駐兵馬,而且劉先生已經在對岸募集不少船隻。隻要咱們的軍隊到來,這些藏好的船,就駛過對岸來接應。”

“哦···好!劉先生想得細致。”朱鉉由衷地誇讚。

“是呐!劉先生說,隻要主公返回,會稽必然是咱們的。句張有顏闕、林虎足矣,他要親自籌劃迎接您的事宜。所以他一直不肯進入句張,反而往西來迎接您。”

這個劉曄,真是自己的股肱良謀,事事預料在先。

朱鉉最擔憂的,一者無船可渡,二者過江遭遇敵軍。

這些,劉曄都想到了。

朱鉉將辛毗、牽招等人找來,大家一起計議。

“主公,劉曄謀劃得當。橫江不能走,此事不必再議。”辛毗道。

“可是,走濡須塢,就要繞道。對岸乃是荒無人煙之地,補給困難。”

朱鉉歸心急切,恨不能插翅而還,實在不情願繞道。

“主公,急不得!”牽招勸道。

梁習、賈逵等人也跟著一起勸。

朱鉉隻是一時心切,心內還是清明。橫江走不得,丹陽地勢凶險,根本不是鯤鵬騎施展的地方。

“罷了,繞道走無為吧!”

眾人見朱鉉下決心,齊聲言好。

牽招深諳用兵之道,又上前諫議:“主公,可與我千餘人馬,打起主公旗號,佯作往曆陽要搶占橫江渡口,以迷惑孫策。”

辛毗、賈逵等聽聞,不待朱鉉作答,紛紛讚同。

既然眾人齊心,朱鉉便即刻分兵與牽招,囑咐其兵至曆陽西北的居巢便還。

牽招領命,即刻出發而去。

朱鉉率領大隊,往無為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