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背信棄義下(2 / 2)

“什麼意思?”袁紹裝糊塗,要郭圖解釋給自己聽。郭圖略微一縮脖子,吐吐舌頭,心想:“可不能妄加解釋,袁紹萬一把蠱惑造謠的罪名安自己頭上,麻煩可就大了。”

“這個……大約是……指不齊……”郭圖搖晃著腦袋,渾身亂顫,就是不肯實說。

“你哆嗦個什麼,不就是指麴義之事嘛!”

這可是你袁紹自己說的,到時候可別賴我。

“嗬嗬,也許是吧!主公打算怎麼辦呢?”

“哼。”袁紹的臉龐浮上一層寒霜,卻沒有回答郭圖。麴義,他是非常想殺的,但大戰過後即殺功臣,還真有些猶豫,不敢下手。

郭圖見時機已到,便不再遮遮掩掩,給袁紹出主意道:“麴義該殺,但現在還不能殺。不如等崔巨攻下渤海,那時軍中自然會淡忘麴義之事,您再處置他,可好?”

“也隻能如此了,你多留意軍中流言,隨時報我。”袁紹極不甘心,但不得不照郭圖的主意辦。

三日後,袁紹親自為崔巨、朱鉉等人壯行,潘鳳率領先登軍一同出征。出征前夜,郭圖偷偷來找過他們,言明麴義暫時無性命之憂,攻下渤海郡後,趁著袁紹高興,潘鳳可憑軍功為麴義求情。當然,郭圖也會適時地為麴義說話。

潘鳳聽聞郭圖之言才略覺放心,滿心盤算著快些攻下渤海,誰料人算不如天算,崔巨指揮著數萬兵馬,竟然就是攻不下隻有五千人把守的渤海郡城。朱鉉帶的都是騎兵,攻城自然用不上他,便將各處田地圍了,讓當地百姓收割後,一部分上繳做軍糧,其餘的留給百姓自用,倒是在當地博得了不少聲望。

崔巨派人連日攻打渤海郡城損失慘重,潘鳳也被箭矢射中身負重傷。朱鉉勸崔巨允部下稍事休整,如此不停地攻城,士兵的士氣很受影響,欲速則不達。崔巨如何會聽,仍舊一味催促士兵加速攻打,想在袁紹大軍到來之前攻陷渤海,以確立自己軍中大將的地位。結果,招致營中兵將怨聲載道,甚至出現個別士兵逃跑的情況。崔巨驚懼,才稍稍放鬆了對渤海郡城的攻打。

崔巨攻城不利的消息傳回袁紹大營,袁紹震怒不已,便想治罪崔巨。逢紀急忙勸阻,眼下兩軍正在膠著,豈可處罰主將?隻讓袁紹修書一封,斥責崔巨督率不利,並告訴他,袁紹不日就會發兵前來渤海。

崔巨收到袁紹書信時,袁紹已經出發了。出發前,袁紹悍然殺了大將麴義,英雄末路竟事發突然,連郭圖都來不及阻止,隻得匆匆給劉曄報了個信。劉曄收到郭圖傳來的消息,立刻去找朱鉉。二人同聲驚異,不知袁紹為何突然發怒,將已關押起來的麴義殺了。

其實麴義之死,説冤也不冤。袁紹早有心殺掉麴義,隻是礙於眾人之口,才一直沒敢動手。沒想到渤海戰事不順利的消息傳回,傳來傳去竟然傳到麴義耳中,那麴義傲慢成性,說話也隨意,聽聞渤海郡城遲遲不能破,便麵含鄙夷之色,說了一句:“無能之輩,相得益彰!”此言不啻是指崔巨無能,而任命崔巨為主將的袁紹同樣糊塗,一帥一將是一對無能之輩。

麴義的周圍早布滿袁紹耳目,他說的那句話自是立即傳入袁紹耳中。當夜,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暴雨傾瀉在大地上,關押麴義的帳中淌出濃濃的鮮血,一代將星,麴義,死了。

袁紹對外說麴義暴病而亡,明眼人卻都能料到乃是袁紹使人殺了麴義,不禁為麴義暗歎一聲,可惜!

朱鉉、劉曄得到消息,自是不敢告訴正在養傷的潘鳳。劉曄幾次去探望潘鳳,每次都欲言又止,心中盤算著如何把這件事委婉的告知潘鳳,再趁機拉攏先登軍投入朱鉉麾下,那正是朱鉉求之不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