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大戰平原一(1 / 2)

麴義率領手下先登軍進兵兗州,在臨邑一戰射殺單經數百騎,審配又派五千精兵相助麴義。

單經部下都是騎兵,守不住臨邑縣城,向盧縣敗逃。臨邑乃濟北國西北門戶,麴義占住臨邑與單經、範方對峙於濟北。

青州的田楷征剿黃巾軍,被黃巾大將管亥連敗,後得涿郡涿縣人劉備相助,才打敗管亥軍,逼迫管亥攜數萬黃巾部眾投降。而後田楷帶領劉備和管亥將五萬人馬進駐平原城,與濟北的單經成呼應之勢,麴義便不敢貿然進攻盧縣的單經。

田楷假裝要出兵相助單經,實則企圖伺機進攻冀州以東郡縣。

沮授趕緊獻策,隻有先行打敗青州田楷,麴義才能在濟北放手進攻單經。冀州東、南兩麵的威脅解除了,就可與正麵的嚴綱做最後一搏。

那時,嚴綱沒有援軍必然會心虛,隻要嚴綱一敗,渤海的公孫範也會逃跑,公孫瓚勢力就隻能龜縮在幽州了。袁紹再與閻柔、劉和合兵進攻幽州。烏丸、鮮卑雖然有幾個部族因收了好處支持公孫瓚,但絕大多數還是願意聽從劉和、閻柔的指揮。到那時,在幽州北部呼應,與袁紹上下夾擊,公孫瓚死期將至。

值此危難時刻,袁紹再次頭腦清醒起來,當即依從了沮授之言,調朱鉉軍北上,與田楷戰於平原,又令張頜、高覽率領大戟士三千人相助朱鉉。

大戟士屬於重裝步兵,是袁紹部隊中的精銳,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但沒有配備盾牌和弩。在界橋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相抗衡,屢次失敗,袁紹一生氣就給打發出去了。

張頜、高覽身為河間四將,名震中原,此時卻憋了一肚子火。讓身穿重甲的步兵與輕騎兵性質的白馬義從打,豈不是隻有挨打而無還手之力嗎?跟袁紹據理力爭反而又遭到一頓嗬斥。這次出來,二將急於立功,主動要求為前部先鋒。朱鉉的鯤鵬騎怎麼會讓重甲步兵做先鋒,自然是要張頜、高覽率領大戟士為後軍,探馬營為先鋒。

到得平原城外五十裏處,朱鉉將鯤鵬騎駐紮下來。

擊敗於夫羅的匈奴騎兵後,朱鉉又收容了一千五百精騎,其中五百撥入鯤鵬騎建製,其餘一千劃歸探馬營。現今共有探馬營兵士三千,鯤鵬騎四千,以張逸、牽招、閻行為騎都尉,馬文成率領探馬營,劉曄、騶俊輔佐朱鉉統帥全軍。

朱鉉自然還是老辦法,兵馬未動探馬先行,打探清楚才好出兵。

不幾日,探馬回報,田楷率領五萬人馬屯駐平原,其中大部分為新招降的青州黃巾軍,黃巾軍的首領是管亥。

田楷的親信部隊隻有一萬餘幽州鐵騎,另有一支神秘的部隊,為公孫瓚的同窗師弟劉備帶領。

劉備曾與公孫瓚一起師從當朝尚書盧植,他二人感情深厚。劉備手下約有一千餘人,盔甲、武器皆用白犛牛尾裝飾,號白毦兵,其戰力不得而知。劉備麾下另有四人驍勇善戰,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陳到。

朱鉉與劉曄、騶俊商議,對方不但兵多而且內有精銳,最好還是等張頜的大戟士到來後再發動進攻。

過了數日,張頜、高覽率領大戟士趕到。

又休息了一日,朱鉉縱兵來到平原城前挑戰。

朱鉉這邊是新近招降的閻行出馬,平原城中也奔出一將,麵如滿月容貌俊秀,身高八尺有餘,手執一柄長矛,自報姓名乃涿郡人張飛。

閻行乃西涼驍將,見來人雖身形魁梧但相貌不似蠻猛之人,便存了輕視之心。

待得兩相交手,立時覺得對方力大如山,手中長矛猶如蟒蛇吐信般照自己刺來,兵器籌一相碰,閻行已感覺出對方手中長矛極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