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投靠袁紹二(1 / 2)

袁紹聽聞曹操、朱鉉前來,便將自己手下的文武重臣悉數招來。他們是沮授、田豐、審配、郭圖、辛評、許攸、旬諶、麴義、顏良、文醜、張頜、高覽、淳於瓊、高幹等人。

曹操、朱鉉見袁紹如此陣勢,無非是要炫耀自己謀士眾多、兵多將廣而已,都不禁莞爾。

曹操太了解這個發小了。馬上逢迎袁紹,說了一大堆阿諛奉承之詞,誇讚袁紹領有冀州富庶之地,百姓眾多,帶甲者數十萬,又有這麼多的良臣猛將,異日必然橫掃中原。

朱鉉心中本厭惡袁紹,不是為了借助他的力量鏟除公孫瓚,早回會稽了。既然學不來曹操的本事,幹脆直言相告:“我此番前來,乃是奉了義父朱雋之命,協助袁公打敗公孫瓚,共保大漢東北邊疆。請袁公即刻發兵討伐公孫老賊,我部願為先鋒。”

袁紹及其下屬沒想到朱鉉會如此說,尤其是袁紹,本就與朱鉉有隙,見平日裏常自比當世英雄的曹操都來投靠自己,這朱鉉卻口口聲聲奉命前來,還頤指氣使的要自己出兵,心下實在是不高興的很。

旁邊早有袁紹大將麴義站出身來,大聲言道:“一個黃毛小子,也配在袁公麵前說什麼軍國大事!”更有謀士郭圖在旁譏笑道:“朱將軍在洛陽窮途末路,倒還掛念著東北的事情,其情可憫其誌可嘉!”

曹操在一旁,情知事情要壞,正要上前解勸,一直跟在朱鉉身後的劉曄早忍不住了,搶身而出:“我家主公乃朝廷的鎮南將軍,如何不能計議國家大事?總比某些人叛主求榮更有資格站在這裏說話吧!滎陽、陽人、虎牢三次大捷,斬殺、俘虜董卓軍數萬,西涼軍中不可一世的華雄、徐榮也做了刀下之鬼,更是一舉收複洛陽,何來窮途末路之說?”

劉曄此言一出,將在座諸人都掃了進去。這些人原先都是韓馥的下屬,尤其是麴義,臨陣倒戈,韓馥尚未退位就率軍歸降袁紹,背主求榮是當之無愧。

眼看麴義就要拔劍,其他人也都紛紛站起來指責劉曄,沮授忙說:“這位先生所言極是,朱將軍雖然年輕,確是為大漢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諸位,曹公和朱將軍遠道而來,大家不要因些許言語上的誤會而壞了大事。至於鏟除公孫瓚之事,就是將軍不提,袁公也已隱忍多時,今日二位前來,正可助袁公早定幽州之事!”說完,一個勁的給袁紹使眼色。

袁紹雖然要麵子,可也不笨,聽聞沮授如此說,便明白了沮授之意。是要利用曹操、朱鉉為自己開疆擴土,又何必將送上門來的援助送走呢!

遂笑了笑言道:“我與二位是老相識了,當年在京城一起除掉了宦官蹇碩、張讓等人,今日在此相聚實是天意。來人,擺酒宴為二位接風洗塵。”

沮授忙勸曹操、朱鉉和劉燁入席,袁紹在酒宴上多次表明親近之意,曹操和朱鉉才暫時放了心。

酒宴散後,曹操與朱鉉、劉曄休息了一夜便返回河內。

曹操臨行前,有一人來拜,乃袁紹謀士郭嘉。

這郭嘉自幼天資聰穎,與之交往的皆智謀之士,從不與凡夫俗子交往。郭圖、辛評投奔袁紹後,便向袁紹舉薦了郭嘉。郭嘉應約而來,短短月餘就感覺袁紹不足以成大事。

郭嘉見曹操駐軍河內,便想棄袁紹而投曹操。

曹操心下懷疑郭嘉乃袁紹所使,遂言:“袁公待你不薄,為何要棄之而去呢?”

郭嘉不屑道:“袁公表麵似有周公之風,實則多謀而不能決,我若隨他終究碌碌無為而已!”

曹操見郭嘉如此說,卻始終不肯相信他,況且荀彧向曹操推薦了戲誌才為謀士,曹操對其甚為倚仗,便不納郭嘉。朱鉉也感覺郭嘉不可靠,任那郭嘉自己去了。

回到河內駐地,朱鉉方要卸甲歇息,張逸前來通報,軍營外有三人求見。

朱鉉便命將三人引入中軍大帳,待得見到這三人,俱不認識。隻得聽他們自報家門,正是原冀州牧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

三人齊說:“請將軍為我家主公複仇,斬殺袁紹那凶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