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虎牢相持(2 / 2)

朱鉉和劉曄從孫堅處辭出,去向曹操稟報。隻說孫堅要返回陽城,而後與袁術合兵進擊宜陽,從西路進攻洛陽。

荀彧、程昱皆言前後夾擊,大事必成。

曹操心裏明白,孫堅乃是負氣而走,但畢竟是盟友,若此時發難會寒了天下人之心,隻得裝作不知任由孫堅去了。

朱鉉與劉曄私下商議,曹操擁兵十萬,可在虎牢關前將董卓死死拖住,自己正可采用劉曄之策,以騎兵突襲宜陽,若孫堅真能前來會合,便可一舉奪取洛陽。

怎奈曹操執意不許,一味的派許褚、典韋等人輪番攻打虎牢關。

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曹操手下眾將攻打了月餘,虎牢關依然巍然不動。無奈,又想起了劉曄之策,但程昱卻說:“宜陽此去近千裏,山野連綿又隔著汜水、漫水、洛水,即使勉力到得,董卓也早已察覺了,那時人困馬乏更無戰力,董卓軍隻需以逸待勞便可擊潰我軍。”

程昱此言不無道理,但朱鉉所率鯤鵬騎,非普通騎兵可比,一人三馬晝夜兼程,更有精銳的探馬營先前探路,遇水搭橋,掐算一下,十餘日便可到得。

鯤鵬騎兵士乃精中選精,嚴格訓練而來,奔波千裏隻需稍事休息便可投入戰鬥。因此,朱鉉執意要試一試,也是想考驗一下鯤鵬騎長途奔襲的能力。

而此時的虎牢關內,董卓也是在苦苦支撐。

程昱的亂敵軍心之計果然起了作用。西涼軍見董卓不肯換回邴重、陳輝首級,而非要用祖茂的首級去換自己的親弟弟,怨聲四起,就連華雄等一幹大將私下裏都怨恨不已。多虧董卓治軍數十年,在軍中威望甚高才沒有發生嘩變。

董卓也後悔自己意氣用事,多年來辛苦建立的威望毀於一旦,就與李儒商量著要退回洛陽。

李儒趕忙勸阻董卓:“萬萬不可此時退兵!現今軍心不穩,曹操十萬大軍又近在咫尺,此時若退,虎牢關必然不保,那時洛陽便無險可守。我又聽聞河內的王匡,最近頻頻進攻李傕他們,想必是袁紹嫉妒曹操,也想分一點功勞。如此一來,兩線告急,若沒有您在前方坐鎮,勢必崩潰。”

董卓無奈,隻得聽從李儒的建議。又派人去向曹操言明,願意交換邴重、陳輝的首級。

曹操、程昱要的就是亂敵軍心,如何會答應董卓的請求,幹脆裝作不知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朱鉉與劉曄已率領鯤鵬騎出發。本來朱鉉勸劉曄留在曹操處,不必跟著鯤鵬騎一起涉險,劉曄隻說了一句話:“曹公自有他的謀士,我乃將軍的下屬,自然要跟你一起。”

朱鉉他們多走偏僻的山間小路,加之司隸地區人口大減,一路上即使走大路也碰不到幾戶人家,很順利的過了汜水、漫水和洛水。

一路上,大軍晝夜兼程,遇有河水阻路,便停下休息,由探馬營偵查最近的路再繞道而行,或者由探馬營以木罌搭建浮橋(當年韓信用木罌渡軍襲安邑,俘魏豹。)若說最辛苦的,卻是馬文成和他的五百探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