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之人聽袁紹如此說,無不大喊痛快,顯然對十常侍的仇恨和憤怒已非一日,恨不能食其肉、飲其血。
荀攸智謀非比常人,見眾人隻顧發泄私憤,遂低頭歎道:“懲辦宦黨魁首即可,何必牽連如此之廣?為何這些士人都如此愚蠢,不懂得順勢而為,難怪不是閹人的對手。大將軍進位不久,若大舉殺戮內宮侍者,恐怕會招致天下人的懷疑,更會給那些居心叵測之人以口實。”想歸想,為不得罪眾人,隻緘口不言。
陳琳也非糊塗之人,見群情激昂,趕忙勸阻道:“先帝駕崩不久,首要的在於鞏固大將軍的根基,掌握實權。隻需鏟除亂政的宦官,使他們不能左右太後和少主即可。若在宮內大肆殺戮,不知情者會以為大將軍乃是逼宮,要脅迫太後和皇上。”
袁紹對陳林之言甚是不爽,正要反唇相駁,那何進無所謂似的笑著說:“殺不殺這些宦官,還不是一抬手就能辦到的事情。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董太後和驃騎將軍董重。”
何進此言倒是很能引起在座眾人的共鳴,袁紹似乎早已準備好何進有此一說,又進言道:“早聞董太後倚仗著她侄兒董重是驃騎將軍,妄圖執掌朝政,確是心腹大患。那個渤海王劉協也應該早做處理。”
朱鉉沒有想到袁紹如此狠毒,竟然連九歲的孩子都不能放過,生在天家真是悲哀。
按照東漢軍製,大將軍總攬天下兵馬大權,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是僅次於大將軍的軍隊主官,其權勢不可小覷,所以何進對壓在他妹妹何太後之上的先帝太後董氏,早欲除之而後快。隻是董太後胞弟驃騎將軍董重也手握重兵,甚為忌憚。
曹操等人聽袁紹如此說,都覺得袁紹太過分了。
藏洪本是袁紹門人,一向對袁紹唯命是從,這次也起來反對,言辭激烈的向何進說道:“大將軍,渤海王乃先帝幼子,素有德名且與當今陛下親密,若殺之必然令天下人寒心,萬萬不可這麼做啊!”
袁紹怒視藏洪,正要發作,卻聽何進笑道:“袁紹太過慮了,隻要除掉董太後和董重,一個九歲的小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大局平穩下來,我等便可慢慢的對付宦黨。”
曹操卻見解非常獨到的說道:“蹇碩不除恐怕會被董氏所利用。”
何進本來已經打定主意先鏟除董氏一族,聽眾人七嘴八舌的這麼一說,又沒了主意,無奈的看著眾文武,心裏一團亂麻,不知到底該怎麼辦。
這時,朱鉉站起身來。
“我願設法除掉蹇碩。”
此言一出,立時將眾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
何進更是激動異常:“你若真能助我除掉蹇碩,便是第一功臣!”
朱鉉見其他人投來嫉妒和懷疑的眼光也不介意,隻緩緩說道:“這功勞我斷不敢領,除去此人乃是為天下除害!容我回去籌劃一下,改日再來向大將軍進策。”
朱鉉匆匆忙忙回到朱雋府上,將賈英找來共議。
賈英之父正是死在蹇碩等人手上,所以賈英恨不能手刃蹇碩,對鏟除蹇碩之事格外的上心。計議了良久,二人終於商量出一個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