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主管為軍候(比六百石)、千人(比六百石),一般情況下,每曲分左、右兩屯,編士兵200餘人,但有時會多至500人。
屯的主管為屯長(比二百石),每屯分前、後兩隊,編士兵約100人。
隊的主管為隊率(比百石)、隊史(比百石),每隊分前、後、左、右、中共5什,編士兵約50人。
什的主管為什長(鬥食),每什分兩伍,編士兵10人;
伍的主管為伍長,每伍編士兵5人。
朱鉉與陳平、顏闕商議後,決定改變軍製,取消什、屯、曲,以伍為最低軍事建製,設立軍-校-營-隊-伍的五級軍製。
一伍為五人,設正輔伍長各一名。
三伍為一隊,設正輔隊長各一名。統轄十五人。
十隊為一營,設都尉一名,輔都尉三名。統轄一百五十人。
十營為一校,設校尉一名,輔校尉五名。校有單獨作戰能力,校尉所領三營近衛營不在所轄十營之列,由校尉自行選練。共計統轄二千人。
軍在有戰事時臨時組建。幕府遴選將才,朱鉉準許後設立將軍統率所部,戰事結束後即撤銷稱號。
將軍雖不常設,但為表彰作戰者的功績,凡有巨大軍功者可授予將軍稱號為爵位。自校尉至普通士兵依據其戰功積累,也分封十級猛士爵位,享受相應待遇。各爵位依次遞升,可升可降但不能以爵位抵罪。軍內職務升遷降黜依據爵位眾人散去後,朱鉉又將張欒單獨留下,二人又秘密的商議了一番。
朱鉉安排好這些事後,讓張欒準備了幾份厚重的禮物,即與鄺暉和張逸率領二十名侍衛前往京城。
騶俊對中原甚是向往,正好騶搖不願上京,就帶了騶俊同去。
由於夫人王瑩有孕在身,用馬車拉著打算路過山陰時交給王朗的夫人照看。
朱鉉並沒有直奔山陰,而是先去了鄮縣王肅處。
進入王肅府中,王肅問朱鉉是否要返回山陰?
朱鉉微微一笑,道:“日前朝廷加封我和騶搖,現今要去京城謝恩,順便也想去見識一下各路英雄。”
王肅這才明白朱鉉不是回山陰,而是要去洛陽。
朱鉉也不兜圈子,直截了當的告訴王肅道:“大哥,三縣的兵事和政事我已安排妥當,你不會怪我沒有提前告知你吧?”
王肅生性隨和,對地位、權利看的甚是淡泊,笑笑了說:“這些你安排就好,我在這裏就是悠哉遊哉。”
朱鉉也笑了,揶揄道:“大哥啊,光悠哉遊哉的可不行,這人既怕累壞了更怕閑壞了。我看你對其他的事也不感興趣,隻有這讀書之事……”
不等朱鉉將話說完,王肅拍著手叫道:“著啊!還是你了解我。父親大人將我放在這裏可真給憋壞了,以前的一幹文友隻能偶爾來往。怎麼樣,你有什麼好主意?”
朱鉉笑言:“上次你所提議的籌辦義學之事甚好。我打算改變東漢以來的教學體製。首先擴大義學的興辦範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受益。”
“老子說民不可使其學,否則官府就無法愚民了。民若生智就會變得不安分難以管理。”王肅故意試探朱鉉,看他有什麼見解?
朱鉉沒想到王肅會這麼說,頗有些不忿道:“真不知這些先聖怎麼會有這等不通的理論。老百姓就算不讀書,也知道誰好誰壞、誰對誰錯,隻是不會說、不會寫而。等到他們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我看那些愚民的人就要悔之晚矣。這哪裏是愚民,這是自欺欺人,天下最不可欺騙者就是百姓。”
王肅見朱鉉憤憤而談,感覺甚有道理,忙解釋說:“我也不信這些聖人之言,你隻說怎麼做,我照辦就是。”
朱鉉這才說回正題,道:“漢製十裏一亭,十亭一鄉,蒙校應設在村莊中,主要教十歲以下孩子識字,講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並傳授武術、射術等技,這方麵還是用儒家為好。但隻能講儒家的禮義廉恥、人倫之學,不要牽扯其他深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