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初見朱雋(1 / 2)

王朗官場老手,喜怒言笑早已不會掛於臉上,更何況今日是來請教人家的,馬上換個笑臉,感慨一聲:“先生大才,我傾慕尚且不及,怎會怨恨先生!”

雙方客套一番,便在客廳分了主賓位置坐下。王朗很自然地轉入今日前來拜訪的話題。

“朱鉉已將先生之意說明,我心下也是暗許,隻是……”

陳平當然知道王朗擔心何事,遂說:“大人,此事我已籌劃很久,隻是沒有合適的機會,天助我等要成就一番大功業。本想明日與大人一起去往拜訪一人,不想您今夜便來了,可巧此人正在舍下做客,豈不是機緣巧合,我這就帶大人前去拜望。”

朱鉉心想:“此乃何人?看來陳先生都很崇敬此人,還要王大人親自拜望。”朱鉉所料不差,王朗果然麵露不悅之色,言道:“既在你府上,請他來客廳相見便好。”

“嗬嗬,”陳平笑著說:“王大人定要移步去見,此人乃本郡翹楚,平常時日要想一見恐怕還沒有機會呢,天意啊天意!”

“噢,本郡還出了如此一個人物?”王朗自身就很喜歡結交名士,對會稽本地名士更是了如指掌,但象陳平所說翹楚者而自己又不認識的,實在想不出來。

“大人也別費神了,請您隨我去書房,方才您來之前,我二人正在籌劃於越之事,現下此人還在。”

王朗雖然不情願,架不住陳平、朱鉉前請後推的,便來到後麵的書房中。進了門口,看見燈台旁一中年人正撫案夜讀。一身素裝,顯然正在舉孝期間。聽見有人進來也不抬頭,直到陳平拱手稟道:“師兄,會稽郡守王朗來了。”才回過神來,緩緩的放下手中之書,抬頭看著來人。朱鉉打量此人,心下暗道:“容貌倒也平平,臉上的威儀之色卻較王朗更甚,好大派頭。”

王朗盯著那人仔細地辨認一番,確實不識得是何方神聖?這時,那人站起身來,一抬手緩緩說道:“在下上虞朱雋,不想在此相會,幸甚!”

待那人報出姓名,王朗與朱鉉同時大吃一驚。尤其是朱鉉,聽聞麵前這人就是朱雋,心內的震驚無法用言語形容,下意識的握了一下腰間的佩劍,差點拔出劍來刺向朱雋。從汝南兵敗到黃巾起義被撲滅,朱雋與皇甫嵩幾乎就是黃巾軍的噩夢。

朱雋看到王朗吃驚的樣子,還在意料之中,可對朱鉉的表情和舉動卻大大不解。陳平也感覺朱鉉不太對頭,使勁咳嗽一聲提醒他,朱鉉方才清醒過來,情知此時萬萬不能莽撞壞了大事,忙抱拳躬身:“真不可思議,竟能在此碰到大人!”

王朗卻沒有注意到朱鉉的舉止有些怪異,因為他一直在注視著朱雋,當然無暇看朱鉉。王朗愣了良久,才略帶質疑的問:“您真是錢塘侯朱雋?太不可思議了,大人怎麼會在此處現身?”

朱雋卻不作答,陳平忙上前小聲告訴王朗、朱鉉:“師兄此次返回會稽,乃是因母亡故。”王朗聽說,後悔不已,朱雋至孝之人,自己有此一問豈不是令朱雋徒增傷感。而陳平竟然管朱雋叫做師兄,又不免甚為驚訝。

“聽陳平師弟說,你等有心根除會稽‘三患’,我甚欣慰!”還是朱雋本人打破了這尷尬的場麵。

“雖然我正為母守孝,但自幼家母就教育我‘行大義而避小節’,我也想為家鄉父老出點綿力。”

王朗聽聞朱雋願意幫忙,心內驚喜不已,礙於朱雋母親新喪,不敢麵呈喜色。

“有錢塘侯做主,此事必成!我等皆聽命於您。”

朱雋知道王朗此乃真心話,但仍擺擺手勸阻:“我目下並非官身,且守喪期間不宜出麵,還是你領頭我來襄讚。”王朗哪敢要朱雋為輔,執意不肯,還是陳平勸道:“王大人不要推辭了,您是一郡之首,正該您來主持。朱師兄若出麵,於情理不合更要顧及禮教風化,確實多有不便。”方才作罷。

當夜,王朗便請朱雋與陳平全權運籌此事,自己隻在前台發號施令,調集兵員、錢糧。眾人又細細的謀劃了很久,待散去時已是翌日清晨。

回到家中,朱鉉直覺這一夜混混沌沌,內心掙紮不已,暗歎人生叵測難料,“數年之前朱雋乃我等大敵,多少弟兄死在他的手上,今日卻要同事為伍。”迷迷糊糊之間,昏睡過去了。

各位,朱雋其人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並不多,與諸葛亮、司馬懿等人似乎相去甚遠。其實在正史中,此人與皇甫嵩同為東漢末年的中流砥柱,功績與鎮壓太平天國挽救晚清命運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不相上下,所以也應該詳細介紹一下其人其事。

朱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末期名將。曾任刺史、諫議大夫等職。

朱儁少年之時便死了父親,其母親曾以販賣絲布為生計,朱儁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得任縣門下書佐,為人好義輕財,鄉裏都敬重他。時同郡人周規被公府征召作官,臨行時,借郡庫錢百萬,充當整備冠幘的費用。後來,郡中督責討要,周規家貧,償還不了,十分窘迫。朱儁就把母親經營販賣的絲帛偷出,給周規還清了債務。其母失去養家糊口的產業,就抱怨他。朱俊卻說:“小損當大益,先開始貧困以後一定能發達富貴,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