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樹(外一篇)(1 / 3)

神樹(外一篇)

散文隨筆

作者:楊恩智

這是一棵已有近千年樹齡的銀杏。

粗壯的樹根,龐然地盤伏於地。繁茂的枝葉,蔚然地撐覆於空。樹下,有著一些未燃盡的香燭。根部那皴裂、滄桑的樹皮,經過煙熏火燎,就顯得更加皴裂和滄桑,也顯得更加古老和莊嚴。樹枝上,繁花似的披掛著些紅布。經過風吹雨淋日曬,那紅,已濃淡不均。但在那枯枝綠葉間,它們還是在風中,隨著枝葉晃動出了一種鮮明的色彩。

樹前,有一小小廟宇,供有一座佛像,佛像上也披掛著一條紅布。

村裏的一位老人說:“按老人們的說法,這樹是飛來的,以前是兩棵,一公一母。有一年,不知啥原因,像是有人得罪了這樹,公的那棵就又飛走了。母的這棵也要飛走,但被人發現,撿了些石頭壓住了它的根,才留了下來。你們看,那樹根處就還有著很多以前用來壓它的石頭。”順著老人枯瘦的手指向的方向,我們看到那樹根處,真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頭壓在那或隱或現的樹根上。老人又說:“這兒的很多小孩兒得過怪病,得了,都是來求這樹的葉子或者樹枝去治好的。嚴重得很的,就求這樹的奶汁去治。你們看,那些都是這樹的奶呢。”老人又指著那樹的主幹接近地麵的那些峰巒一般隆起的地方給我們看。老人說:“這兒的人,都不敢亂碰這樹,就是要求點兒枝葉什麼的,都要先給它燒過香磕過頭,許下心願,然後才去摘。把該治的病治好了,還要來給樹掛紅,還願。那些紅布就是人們還願掛的。”

我徘徊在樹蔭下,把目光投向了遠處。從漸緩漸高的山坡上望去,盡頭是一座山峰。那山氣勢有些奪人,主山之下,九條支脈向這邊蜿蜒而下,猶如九條神龍奔馳騰挪而來。而我們所站的銀杏樹處,是一圓形崗丘。據說,站到遠處望來,這裏恰似九龍搶寶,所以那山就叫九龍山。銀杏的周邊是些耕地,地裏有快要收割的成片的玉米,間隔著更多的是樹形矮小、枝上錯落有致、像是人工掛上去一般、讓人望而生津的蘋果樹。再下麵,是長了金燦燦稻穀的稻田。稻田的中心,便是一些房屋,在田地間因地製宜地散布著了。從村莊那邊望來,在沒種莊稼的山坡上,看去像是有些雜木,但更像是一些由綠轉枯的雜草。整個山野間,能墾而耕之的地,都墾了耕了。

在我把目光收回,看向銀杏那粗壯而龐然的樹幹時,我的內心有些驚訝了。這山野間,曾經,肯定是有著不少樹木的,說不定,那山上,以及這田野裏,都是各種各樣的樹,這裏完全就是一片森林,就像我熟知的我故鄉的那些山一樣。是在時間的流逝中,那些樹,被一撥又一撥的人砍了,去建房搭屋,去燒火做飯。在我的故鄉,現在就沒有一棵樹齡能上得了百年的樹。樹齡上得了百年的樹,都在百年時光中,走向了它們各自的歸宿。

這樣說來,這棵銀杏立在這兒,被周遭人們敬之為神樹,難道也是它的歸宿嗎?它怎麼就沒有被人砍去做房梁、做門窗,哪怕是做柴火呢?

“也怪呢,幾百年了,無數的樹都被砍了,這棵樹是咋留下來的?它不可能一來就是棵神樹吧!”是誰的這句話撞進了我的耳裏。我的心,顫了一下。

是怎麼飛來,或者由誰變的之類的傳說,也僅僅隻是傳說。十圍之木,始生時也必定如蘖。而且,也不可能一來就是神樹。這根部直徑已有三米多的樹,這已被人們敬之為神的樹,無疑是由一棵樹苗成長而來。

在成為神樹之後,人們對它敬而仰之,要用它的一枝一葉,都得用求。但在成為神樹之前呢,在那無數的樹都遭到了砍伐的時候,它為什麼就被留下來了呢?

有人說:“很簡單,你看這樹,在小的時候,肯定是做什麼都不好用唄!”

由下而上看去,主幹之上,不及兩米來高的地方,便從周圍長出了七八枝丫,特別的是,從分叉處,上麵就沒有了主幹。我的目光飄遊在那分叉處和那些枝丫間,我似乎漸漸地看到了這樹的不同年齡段,看到了它成長過程中的不同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