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錯識相知心起漣漪
【康熙十三年五月】
“本來是喜事,怎麼就變成喪事了。”
“別瞎議論了,給旁人聽去,還不惹禍上身。”
“隻是苦了二皇子,剛出生就沒了額娘。”
“皇家是非多,我們哪裏能指手畫腳。快走吧!”
聽到這番話,心中頗不是滋味。人事無常,昨日還好好的,今天就變成這樣了。許久未見家人,也不知阿媽、額娘、弟弟,身體是否健康,家中一切事務是否順利。
我憂心忡忡,回到南苑,豔兒姐姐見我愁眉不展的樣子,便上前問道:“怎麼了?這樣不開心。”
“沒什麼,不過是有些想家了,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實在有些想念,有些擔心。”
“哎!我聽宮裏的老人們說,宮中的女子們,心中若是思念外麵的家人,常常會在紙上寫下想說的話,再疊成小船,放入渭河裏。這渭河通向外麵,小船也就隨著河流到外麵去,家人沒準能看到呢!妹妹要不要試試?”
“好主意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愁。
我站在渭河旁,岸邊桃花不斷飄落,似送我愁思逃離這宮牆。
雖有姐姐相伴,但這宮中太不自由,與以前日子相比,實在苦悶難耐。不知何時,我才能像這小船,亦或是這桃花,走出這蕭牆……
【景仁宮】
皇帝盤腿坐在榻上,一言不發,已數個時辰。
忽地站起,“任何不要跟著朕,朕一個人走走。”
“李公公,真的不派人跟者嘛?”
“皇後去世,皇上心裏難過,就不要再派人跟著皇上,免得使皇上更加心煩。”
心中實在太亂,就如那後主所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知怎地怎麼走到渭河這傷心地,還是走吧。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愁。”我循聲看去,是一年輕宮女,佇立河旁,還真是應景。同是天涯淪落人……
【渭河畔】
“姑娘是否在想念宮外情郎?”
突然聽到有人說話,一不小心把手中的桃花掉落。轉身望去是個挺拔、英俊的男子,不知是何人,還是小心為妙。“不是。”
眼前的女子五官標致,讓人過目難忘,“姑娘不必如此小心翼翼,我也不過一個傷心人。”
“真不是!”這人真是好奇怪,到底是什麼人。
“那姑娘為何說出那樣詩句?”
“小女子無才,亂加引用詩句罷了。”
“如何亂加?”
“小女子思念家人,相必家中親人也一定在思念小女子,此情這景,讓小女子一下子想到這句詩。也不加以考慮,胡亂引用,讓公子見笑。”
“聽你這番解釋,倒也有理。姑娘在這深宮一定飽受折磨,不覺苦嘛?”
“苦,但苦又能如何,既不能減輕內心疼苦,反徒增煩惱,讓自己陷入苦境,難以自拔。何不想開,在這苦中尋樂,忘記那苦,想想甘甜,活得也自在些。若是整天苦悶、想不開,這日子怕是過不下去了!”
“姑娘真是一番妙解,讓我受益頗深,不知姑娘……”
“妹妹,姑姑找你呢!快來!”
是豔兒姐姐,“公子別過。來了!”
真是奇妙的女子,不知叫什麼姓名,是哪家姑娘……
“婉兒,剛才那男子是誰啊?感覺風流倜儻。”
“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好可惜,不過也好。”
“嗯?”
“相見不如錯過。”
“的確”我望著園中桃花,想起家中親人,自己身份……我沒有資格。
五月還不算熱,但我卻焦躁難眠。我該忘記今日之事,繼續平淡的生活,可是那一張臉叫我怎麼忘記呢?
突然想起白日裏那首詩,原詩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