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議論紛紛,荀桀卻一言不發。今日自己的身份十分尷尬,鄧艾的突然消失,讓自己也處於風口浪尖,隻有保持著沉默不語。
劉山似乎意識到這個狀況,開口詢問道:“奉倩先生,士載的為人處世你比較了解,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荀桀看向劉山,發現劉山的眼神柔和,不由得心中一定道:“陛下,桀深知士載乃守信之人,絕不相信他會背負陛下棄大漢而去。當初臣與士載同為陛下所擒,被陛下的宏願所感投身於大漢,之後陛下對臣等信任有加,士載亦是交口稱讚,怎麼可能沒有一絲預兆便轉身離去呢。”
劉山嗬嗬一笑道:“先生不要錯怪了諸位愛卿,在情況不明之時保持著警惕亦不為過。朕能將幾萬大軍全權交由士載先生,自然是相信他會給朕一份滿意的答卷。隻是現在形勢錯綜複雜,朕有些琢磨不清其中的玄奧,不知道先生是如何考慮的。”
荀桀定定的看著劉山說到:“陛下,臣有幾件事情不明白,想請陛下和各位大人予以解惑。臣以為士載要想回轉曹魏,根本不需要等到現在,漢魏邊境的迭部總比遠在南境的興古方便很多,當初他率軍突襲迭部之時便是最好的時機。還有第二軍大部由禁軍組成,各師師長及其士卒都是陛下嫡係,士載又有什麼辦法能夠說服這些人,又是采取什麼辦法讓這些將士保持著沉默進而躲開大漢的視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陛下對士載寵信備至而曹魏因為司馬昭的緣故遷怒於鄧氏一族,這種狀態下士載舍大漢而歸曹魏,正常麽。”
劉山神情明顯一振,倏地站起身來到荀桀身前,衝著荀桀施了一禮道:“先生一席話,朕如撥開雲霧見日出。”隨即麵向群臣平伸雙臂說道:“各位愛卿,興古之事朕心中再無憂慮,不過文偉先生的提議也算合理,馬忠負責大漢南境的安全,此事就由他全程關注。朕還是那句話,興古戰事由士載先生全權負責。”
眾臣神情一整舉手應諾。
董允遲疑了一下,接著將最近朝野內外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聽罷,劉山竟然嗬嗬笑了起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句名言無比的正確,鄧艾大軍消失後的半個月時間,朝野上下便出現了好幾個版本的猜測,使得大漢朝廷風起雲湧。
楊儀,這個自己差點忘記了的人物,這一次跳的最歡,竟然在公開場合說自己的眼神不太好,竟然沒看出來鄧艾所窩藏的禍心。
曆史上,楊儀因嘴巴賤被貶,被貶之後嘴巴依舊很賤,最後導致劉禪一封詔書讓他去找劉備理論。劉山本來還準備扭轉一下這個曆史,破天荒的下詔將楊儀、李嚴等舊將納入到教育部門,隻要他們願意便可以到國學院將自身的知識傳授給莘莘學子。
人家李嚴都欣然赴任了,在國學院準備誨人不倦善始善終,你楊儀卻在中軍師的位置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幹正事,即使這樣朕也因為你原來有功於大漢不予計較,隻是讓你到漢嘉郡自己的窩裏去安享晚年。
現在倒好,朕的這份情誼卻被當成了驢肝肺,想清燉就清燉想紅燒就紅燒的,這也太不給朕麵子了。
“嗬嗬,朕定的國法自己也要遵守,大漢的國民不能因言獲罪這一條是不能違背的,這樣吧,朕就手書一封送與威公,他年級也不小了,朕也不計較什麼了。”
說罷,劉山取出一張白紙,刷刷的寫了起來。眾人凝神望去,赫然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八個大字。
興古郡進乘縣。
蒙當大咧咧的坐在縣衙裏喝著窯酒大宴群臣,不停在爆發出陣陣的狂笑。
一個書生打扮的人輕搖著羽扇說道:“恭喜大王,大帝的詔書已經到了,請大王過目。”
蒙當哈哈大笑道:“你們漢人就是窮講究,沒有你那個大帝的詔書我還不是苗人之王了嗎?是不是啊。”
大堂裏頓時轟然作響,眾人紛紛端著酒壇高聲叫喊。
書生微微一笑道:“那是自然,大王是苗人的首領當然不假,但是這次對西蜀興起刀兵,要是沒有我大吳的支持隻怕凶多吉少啊,嗬嗬。所以,大帝的旨意說的很清楚,大王配合我大吳取得了交州控製權,大吳幫助大王統一整個部落,大家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