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峰回路轉(2 / 2)

“諾!”張紹辭別了劉山,腳步飛快的向景陽宮走去。

劉山的課幾乎場場爆滿,剛開始大家來是因為這是陛下給上課,到後來便心悅誠服的來聽。課堂的氣氛活躍是劉山講課的特點,不但學子們喜歡,最近連其他的講師都會頻頻旁聽。

劉山也不介意,國學院裏聽課的學子們都已經接近成年,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基本固定,想要有太大的改變可能性不大,劉山寄希望與在全國鋪開的各級學校,甚至不惜在朝堂之上力排眾議將孩童上學納入了律法範疇。

劉山深知,開啟了民智也就開啟了大漢的未來,這也是劉山深切關注印刷之事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件事的效果至少也要到十年後才能夠顯現,而這十年劉山必須保證充足的經費來支撐大局。

開辦學校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原先相對臃腫的政府機構,經過調整有很多人進入到教育行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也為大漢精簡機構提供了很好的泄洪區。

皇城之外相隔兩條街,就建有一所小學。偶爾看到劉璿帶著弟弟妹妹在侍從的陪伴在走出皇城,劉山便會舒心的一笑。

雖然這所小學戒備森嚴,雖然能夠進入這所學校授課的講師經過層層篩選,雖然能夠進入這所小學的學子也都經過認真的核查,但有一點,這所學校裏的學生都是周圍區域的孩童,皇子能夠從小與皇城之外的人接觸,這對孩童的成長一定有著極大的好處。

學校的事情同樣引起了陸遜的注意,在他的心中隱隱的感覺到,大漢的這種異乎尋常的舉動,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莫大的壓力。

這些天,陸遜在閑暇之餘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目睹了成都底層民眾的生活,讓他感到非常的驚訝。

陸遜與諸葛恪等人也交流多次,但依舊對成都民眾的這種表現充滿了疑惑。很多民眾的生活僅僅溫飽,但他們的精神卻非常的輕鬆,似乎每個人都充滿了希望。

陸遜的案頭上已經密密麻麻的記載了很多,小到隨處可見的廁所大到軍事堡壘的規格全都記錄在案,每天晚上陸遜都會仔細的研讀這些記載,希望從中找出答案。

步楓的事情似乎大家都忘記了,張休有幾次提起也被陸遜微笑著製止,這件事情考驗的是耐心,誰先提出誰就會落入了下風。

劉山沒有關注這件事,但陳袛卻在知會了陸遜等吳國使者之後,在深秋時節展開了審判。

這場審判讓陸遜大開眼界,同時也讓所有的吳人怒氣衝衝。

步楓的身份西蜀是知道的,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判了個杖責四十驅逐出境。就這還是在禦藤齋的小二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做出的,要不是步楓是個外國人,按照大漢的刑律要被判處三年的徒刑,還會將所有的功名爵位剔除。

據說,步楓帶著一身的傷痛,哼哼唧唧的從漢吳邊境一直罵到了建業,從劉備的爺爺一直罵到了劉山的孫子,最後還請了幾個巫婆做了一場見不得人的法事,很有可能是針對劉山本人的。

整個審判的過程陸遜盡收眼底,在諸位同僚義憤填膺的惱恨中,他似乎明白了成都民眾為何神情輕鬆。

陪審團的出現,顛覆了陸遜所有的想法。這種看似胡鬧的做法,給成都乃至整個蜀漢的民眾一個參政的權利,民眾有了權利保護自己,而官員也因此處處受到監督,使得陸遜在驚懼的同時懷疑,這一切難道都是諸葛亮的安排不成。

這一套放在大吳可行麼?陸遜輕輕的搖了搖頭,隨後又輕輕的歎了一口氣。民為上社稷次之這句話,每個帝王都會說,但從現實的情況看,西蜀率先邁出了這一步,走在了三國的最前頭。

陸遜和整個東吳使節團的一舉一動,陳袛每天都會向劉山彙報,經過一個多月的折磨,劉山知道陸遜的歸期就要臨近了。

陸遜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與劉山單獨的商談,此後,漢吳之間的談判便進入了快車道,張紹的紅臉唱的不錯,最後在無可奈何之下,簽訂了一份詳細的商貿合同。

東吳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美酒、瓷器、馬車、紙製品以及成品鋼等等一應俱全,這些物事代表著豐厚的利潤,跟隨陸遜前來西蜀的各大氏族已經開始嘀咕,怎樣才能使得自己的家族獲得最大的利益呢。